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7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Pl2V190ZL-2A型燃气机是在T12V190型非增压燃气机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燃气机增压中冷技术、稀薄燃烧技术进行优化设计而成,使发动机的功率档次和技术指标大为提高,并经试验验证取得预期效果,达到了预期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家用燃气灶具热效率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燃气灶具热效率来说,国家标准要求不低于55%,测试方法有具体规定,如对功率为2.91kW的灶具,要求用直径为26cm的铝锅,加水量为6kg。但在居民实际使用中,情况却差别很大,现在家庭以小户型(三口人)为主,使用锅(壶)的直径一般不超过28cm,加水量在2~4kg左右,使用时灶具的燃气流量大小全凭用户的感觉来调节,难免有不合理的地方,无  相似文献   
3.
在复习热和能知识板块时,我们要注意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知识结合在一起,以能量的转化与应用为主线进行综合学习.中考所占分值10分左右.命题趋势分析如下:1.将机械能、内能、功等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考查,突出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和应用.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考查同学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热量的计算比较简单,单独的热量计算题将会减少,往往把电热综合起来考查.  相似文献   
4.
梁世川  马景树 《职业圈》2008,(17):120-12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燃烧过程影响极大,但考虑到提高合氧量成本太高,所以,普通富氧助燃方式难以普及。文章中论证及应用的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经过实践证明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各个因素做了充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真空回潮机冷凝器结构入手,针对其出水温度偏低的现状展开研究,通过优化喷淋头方向提高换热效率,使用木楔法优化雾化效果,最终提高了冷凝器出水温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工业锅炉能耗量大,热效率低的缺陷,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工业锅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从提高热效率、对整体设备进行改进、选择合适的水处理设备及科学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已达到低耗高效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针对催化重整装置加热炉运行过程中炉效率偏低的现象分析了原因;分析降低加热炉的可采取的措施,同时对将来的节能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依据热阻网络法所建立的槽形抛物镜——管簇结构腔体式吸收器太阳能集热器的稳态分析模型,和文中建立的集热器气象分区模型,在已知各种气象资料的前提下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各地区进行了一年各月热性能对比的气象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0.
1、前言锅炉在能源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这其中相当多的是低效率运行的中小型锅炉,每年消耗的煤约是全国原煤的1/3以上,在这些锅炉身上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常用的手段有许多,但在这些措施当中,只有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提高控制水平,才可以快捷地应用于目前正在运行的锅炉上,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控制技术,可以得到相当好的节能效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目前的中小型煤粉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要维护锅炉的最佳状态,就必须使送风系统和送煤系统互相协调。但是,烟气含氧量会随煤种、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中小型粉煤炉中,这两种因素恰恰是多变的。本方法是要找到一种性能价格比比较高的、适于在中小型煤粉炉上应用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