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向解放区进攻。冀热辽中央分局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和形势的变化,决定中央分局、军区、冀热辽政办处向赤峰转移。热河省委、省府、省军区向隆化转移。  相似文献   
3.
《档案天地》2005,(5):24-25
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八路军在敌后开创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晋察冀根据地范围仅限于平汉、平绥、正太、同蒲4条铁路之间.后来领导的范围逐渐扩大为包括冀中、冀热察(冀东、平西、平北、热河)等抗日根据地在内的广大区域。  相似文献   
4.
二人转是我国北方人民所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 ,历史悠久。被称为西路二人转的“热河二人转”,直至上个世纪初还异常兴盛 ,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嘉时期 ,艺术形态基本定型时间约在道光年间 ,距今也有 2 0 0多年了。本文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有限史料 ,将承德一带早期流传的表演艺术加以比较 ,探索承德民族和地域文化对二人转艺术的流变所产生的影响 ,再现了承德文化在历史曾有过的丰姿 ,并以期产生抛砖引玉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传统衙署建筑既是旧式官府的载体,同时也是留给后人的的文物、财富,热河兵备道衙署是清代负责承德民政、财政、司法等事务的地方特设机构,在发展旅游名城背景下,从研究该衙署建筑历史变迁以及遗存保护入手,分析旅游名城建设中衙署文化如何发挥特色影响和再生功能演进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最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质的项目,热河清音会是清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在1930年达到鼎立,虽属民间业余音乐团体,却沿袭了宫内乐队的纪律与艺术要求,成为热河一带水平最高的音乐组织,经常出现于上层社会政治活动的场所或地方上的重大活动之中。"热河清音会"的音乐是中华多民族与地区文化的结晶,保留"热河清音会"这块文化"化石"对我国的民族史、文化史,乃至清朝统治者治国理念的研究都将起到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东北部热河生物群义县组四合当地点中发现了大量鸟类标本,其中绝大多数都可归入新种——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 gen.et sp.nov.)(图1),这一命名献给南非已故生物学家Fritz Huchzermeyer博士,以纪念他对包括古生物学在内的诸多科学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一新种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进步的今鸟型类类群.其骨骼形态与甘肃省下沟组发现的同属今鸟型类的玉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三省,准备进一步攻占华北。1933年1月1日,日本关东军炮击山海关,东北军何柱国部英勇抵抗,由此拉开长城抗战的序幕。接着,日军逼近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退,热河沦陷。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兵分数路,直逼长城各主要关口,威胁平津安危。新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为守住长城各关口,阻止日军南进,命令傅作义领导的五十九军驻守独山口,中央军十七军驻防古北口,商震的三十二军担任冷口防务,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驻防,中日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恶仗开战在即。  相似文献   
9.
《钦定热河志》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方志,是记述热河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最早的地方志。编纂原则,皆为叙述内容的需要而定,内容丰富,体例完善,突出了地方特色。全书不仅是地方资治、教化和存史的依据,而且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0.
《钦定热河志》中的舆图,为我们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清代热河地区及避暑山庄的地理地貌,及该地区沿革形胜和城市的发展情况,是我们研究承德乃至清朝前期社会政治、民族宗教和文化状况的重要史料,需要我们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