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是马原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小说集中展示了一群70年代初的知青们的命运故事。小说呈现的是一部知青群体的“饥饿的美学”史。一群知青,陆高、姚亮、二狗、长脖,当然还有“我”,也还包括其他人,为了吃,便不惜干出诸如监守自盗式的偷青,杀鸭套狗烤肉吃、千方百计钓蛤蟆等一系列勾当来。总之,一句话,为了吃,他们是那样地不遗余力。相对于男性们的吃,女性们的情事则成为了小说中的另一个叙述重点所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叙述这些女性的情事时,作家马原并未赋予其太多的诗意色彩,只是尽可能进行…  相似文献   
2.
吴纪椿 《新闻记者》2005,(11):53-53
30年来,我写过近千万的文字,除了案头留有几本沉灰的书籍(这也是零星的一部分)外,我未保存过一篇作品。然而在文汇的网络中心,我仍然可以点击出发表于1975年12月27日文汇报的那篇9000字的长篇通讯《踏破惊涛谱壮歌》。这大概是我的新闻处女作。当年作为一个知青代表去采写安徽阜阳抗洪救灾牺牲的一名上海知青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3.
王姝 《文化交流》2016,(10):60-62
正在小说《麻雀》的创作谈《我愿意是一只麻雀》里,海飞如此深情地述说着他对上海的少年回忆。因为是上海知青的儿女,少年海飞在上海度过了他大部分的假日时光。那些属于少年的回忆,充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土语方言,苏州河上运货的柴油驳船轰轰驶过,外滩与弄堂  相似文献   
4.
《泣红传》是一部写知青学的大悲剧。作品在大气磅礴的构景之中,又不乏男欢女爱与小桥流水的描写。善于用细节,动态描写和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此外,《泣红传》的写景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锋 《现代语文》2005,(11):31-33
在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中,梁晓声所创作的知青小说无疑是独特的:他把"悲壮"与"崇高"带给了我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定时代所闪耀着的"英雄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京华时报》消息,继《蹉跎岁月》《孽债》之后,著名作家叶辛推出知青题材最新长篇小说《客过亭》,该书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近日,《客过亭》座谈会在作家出版社举行。作家张抗抗这样评价老友叶辛的《客过亭》:好看、深刻,但是语言上没有认真打磨。《客过亭》塑造了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一代知青群像。  相似文献   
7.
知青小说”作为“文革”时期“上山下乡”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记载了知青们那一时期的心灵苦闷、所思所感,较之最初群体的的声讨、控诉,史铁生、朱小平这二位在其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桑树坪纪事》却从插队知青的视角写出他们对所插队的陕北的清平湾与桑树坪独有的一份情怀,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平凡人生价值与人性的探讨使其成为知青反思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8日,我们绥江县档案局馆正开会研究档案馆星级评审的有关工作,忽然有两位退休老师急匆匆地来到会议室说:“因单位工资信息采集,需要对工龄进行核实,请帮忙查找一下知青档案……”不到十分钟,接连来了十多位老同志,也是要求查阅知青档案的。我赶紧把他们带到接待室,开始为这些退休老师查找相关资料,一直忙碌了几个小时,共查找翻阅了十余卷档案,终于查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能证明他们工龄的档案,并为他们复印了二十多页。  相似文献   
9.
上山下乡     
烸铂 《档案天地》2012,(11):11-17,29
简而言之,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文学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的后半叶进入了后新时期。“文革”中成长起来的“知青的一代”作家成为文坛的主流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新时期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继续,具有较相同的特点:自述式的纪实性;独有的奇特性,甚至揭密性;整体的非虚构性与具体情节的虚拟性;强烈的时代感。文学界称这种准新闻的纪实文体为新新闻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