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3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线阵列结构温差电材料具有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非常适合制造输出功率在微瓦量级的微温差电池 .由于纳米线阵列结构温差电材料的厚度通常在十微米至几十微米 ,常规的温差电性能测试技术已不适用 .为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性能测试技术 ,并建立了相关的测试系统 .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贝壳、骨骼组织等天然生物系统,能根据环境信号形成多功能、多尺度的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集合体,比如骨骼,就是由矿物质、活细胞及其他物质组成的矩阵。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16-716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李灿院士、张文华研究组利用溶液化学的优势,采用品种诱导的方法首次生长了直径约20nm的SnSe单晶纳米线,长度从数百纳米到数十微米可调。光谱表征表明.硒化锡单晶纳米线显示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其间接和直接带隙分别达到1.12eV和1.55eV。  相似文献   
4.
"在专利申请这件事上,不能太过完美主义。也许我们所申请的专利不一定所有都能被应用,但只要具有应用的可能,就要保护起来,以免日后发展受限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副教授王健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5):622-633
科学家发现光子"非波非粒,亦波亦粒"的量子特性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粒子和波的叠加状态。实验结果显示,处于波粒叠加态上的光子,既不像普通的粒子态那样没有干涉条纹,也不像普通的波动态那样表现出标准的正弦形干涉条纹,而是展现出锯齿形条纹的"非波非粒,亦波亦粒"表现形式。该研究工作拓展和加深了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揭示了互  相似文献   
6.
专家简介:王树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生于山东博兴。2000年和2003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到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研究,2010年3月入选中科院化学所"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率先提出"结构识别与分子识别"协同的生物识别粘附效应,并用于癌症检测,因此获2010年世界科技奖提名。曾获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200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50篇),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0年世界科技奖(材料类)提名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中国专利2项,美国专利2项;在多家国际著名杂志发表邀请综述4篇,英文专著2章;任Nature出版社亚洲材料杂志NPG Asia Materials副主编。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形貌、成分进行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Na2WO4·2H2O和HCl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WO3,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漫反射(uV—Vis)、电子能量分散谱(EDS)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Na2SO4作为添加剂时水热合成的产物皆为六方相三氧化钨纳米线,其粗细和长短略有差异,不同浓度的Na2SO4对产品晶型和形貌无影响,但影响其晶粒尺寸,其中0.125MNa2SO4所得六方相WO3纳米线的尺寸最小,平均直径约为5nm,长度约为1um,并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420nm)照射150min罗丹明B溶液后的降解率达96.01%。  相似文献   
9.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性能的研究愈来愈迫切。但研究无序随机排列的纳米材料性能却非常困难,既便能获得一些结果,却由于试样之间的不统一与不均匀,使不同研究者获得的同类实验结果没有对比性。为此,我们发展了基于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技术,实现了纳米线直径可控、密度可调。为纳米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实用性成为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10多年来,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小组始终坚持把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作为攻坚目标,系统开展了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深入研究,在纳米科技基础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时还积极探索纳米材料在市场上推广和转化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纳米材料术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该研究项目“一维纳米线及其有序阵列的制备研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