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2739篇
科学研究   1766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18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制样工艺条件在SiO2/Si基片上沉积MoS2薄膜,以形成异质薄膜器件,并对其微观结构、形貌特征和NH3探测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MoS2/SiO2/Si异质薄膜器件表现出了明显的NH3响应性能,并且器件的响应与薄膜厚度和沉积温度存在关联,最高可达230%,远超过单一薄膜。同时,器件的响应速度较快,响应/恢复时间为7.4 s/24.8 s。进一步通过构建界面能带结构图,对器件的气敏机理作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2.
以海洋单细胞微藻亚心型扁藻为材料 ,对海水水样中活体单细胞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样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选用 2 .5 %的戊二醛固定液和 1 %的锇酸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双固定的技术 ;先酒精后丙酮按浓度梯度顺次进行脱水 ;再用Epon81 2环氧树脂作为包埋剂进行包埋 ;最后经过醋酸铀 -枸橼酸铅双染色后将切片用透射电镜进行亚显微结构的形态观察。采用本方法进行水样中活体样品的电镜制片 ,拍得清晰度较高的电镜照片 ,并通过照片对水样中运动细胞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4,(3):46-47
消除微波炉干扰的方法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微波炉对电话和无线网络等造成的干扰。全世界的厨房、办公室和实验室中有数不清的微波炉,它们的磁控管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通讯问题,像通电话时出现恼人的噼啪声,或是干扰紧急火警电话以及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等。消除这种干扰的根本困难在于,微波炉工作的频率是将近2.45千兆赫,这与电话和无线网络的工作频率基本一致。微波炉中有两个磁体,分别在磁控管的两端。密歇根大学的罗纳德·吉尔根巴赫教授等人发现,当他们在一端的标准磁体外加上4块永磁体时,就会对磁场…  相似文献   
4.
5.
6.
纳米粒子(又称胶体粒子、超微粒子)的大小范围在1nm到1μm之间,因此,过去所谓的“溶解态”(传统上区分“溶解态”和“颗粒态”是以能否通过0.45μm孔径的滤膜为标准)实际上包括了真正的溶解态部分和胶体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文献及信息,介绍了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各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基因·纳米·网络经济——世纪大爆炸》一书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全新的视野,从历史与现实、当今与未来不同的层面解读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基因密码的破译,克隆技术的发明,纳米技术的升华,网络经济的崛起等等。这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形成了一波接一波的新经济浪潮。  相似文献   
10.
??The photographic materia are a kind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medium, its taking technique and process, fii- ing procedure and wide utilization in scientific engineer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 are ticscritned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e of many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