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读者文静问:我家宝宝1岁11个月大,从不久前开始,他老是喊叫肚子疼,当时不是很严重,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后来,他的肚子疼得厉害了,就去了几家医院进行检查,说是肠胀气,给开了药,打了几天针,但还是不见好转。该做的检查都做过了,结果显示都正常,医生让出院回家自己调理,请问我们怎样调理好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医脾胃理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等方面探讨脾胃与运动员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认为调理脾胃,尤其是益气健脾方药对于增强运动员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方面,本文认为要从预防、平时治本、战时治标战后调养等方面着手,将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针对不同运动员体质、不同运动种类的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3.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5,(Z1):80-81
你多久没有大哭过了?多久没有大汗淋漓了?是不是经常觉得口干,肠胃不舒服?也许你正面临身体里的"水危机"。可别小瞧身体里的这些"水",不管是泪液、汗液,还是唾液、消化液,都在发挥着传递营养、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危机一:嘴里越来越干吃辣多了易口干:快节奏生活使得细嚼慢咽成为难事,诸如此类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唾液分泌量的减少。成人每天应分泌1 000~1 500ml唾液,可起到湿润、清洁、保护口腔和助消化的作用。补水建议:口干无津时,除及时补水外,也可吃些山楂、梅子等易于生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过食肥甘厚腻,应酬太多以及暴饮暴食,常损伤脾胃而生痰,脾为生痰之源。加之现代人压力大、负担重,生活节奏快,如果不能适时调整心态而致七情过极,则会使经络受阻,内生痰邪,变生诸证。所以灵活运用化痰方法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痰在中医学里的含义,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于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变生诸证。下面以我在工作以及进修学习期间遇到的几个典型病例举例说明。1高血压,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患…  相似文献   
5.
早秋饮食重养胃:经历了漫长的酷热的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骤用补药或补品势必难以消化吸收。所以,秋季进补之前,可先补食一些既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等。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灸疗液坚持用最好的药材,又经过郑大夫多年不断的创新与改善,他将传统中药的药效发挥到极致。29味中上等中药巧妙结合,互相支持、制约、团结,把每味药的性能、功效综合集中释放发挥,  相似文献   
7.
养胃三宝     
李岩 《老年教育》2014,(11):56-56
<正>肠胃不适时,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粥或南瓜粥。其实,茯苓、芡实、莲子也能起到健脾养胃作用,可称为"养胃三宝",大家应该常吃。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相似文献   
8.
《从头到脚说健康2》胸腹部锻炼法●人为什么会打哈欠、伸懒腰?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打哈欠、伸懒腰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是胃气不降,三焦气机不顺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地伏案工作,脏腑不舒,心肺之气不足,人就会开始疲劳。这时,人体就出现自救的动作——伸懒腰。当我们伸懒腰,两臂上举的时候,胸腔就得  相似文献   
9.
李萌 《今日科苑》2011,(17):144-147
<正> 俗话说:东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不仅能够预防疾病,并且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苏东坡先生就对此深信不疑。那么常吃姜真的能够延年益寿么?一常吃姜真的能长寿吗?  相似文献   
10.
黄娜  蓝娇娜 《大众科技》2016,(11):59-60
脾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的今天,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改变,日益重视生活质量和养生保健,调理脾胃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治未病"思想在中医脾胃病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