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22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地质、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南贝尔凹陷南屯组断层特征,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区内发育4个二级变换带和2个三级变换带,涵盖了相向型、背向型和同向型3大类型,通过横向凸起、斜向背斜、走向斜坡和地垒变换或传递着应变和位移,对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产生控制和影响.变换带多是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以w2测线发育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为例,对乌尔逊凹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为稳定拉张阶段,主要受古地形控制;伊敏组沉积时期为断陷萎缩阶段.平衡剖面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行地质构造解释与选择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 要矿产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经 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我 国目前石油紧缺的形势下,陆 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资源量 占50%以上,是今后油气藏勘 探的主要领域。在国家科技奖 励大会期间,我们专访了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 成机制与勘探》首席科学家李 丕龙先生。  相似文献   
5.
滦平盆地是燕山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伸展盆地.对盆地内沉积岩相和相组合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带并显示明显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河流相砂岩和砾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南部.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西部老变质岩基底,仅少部分沉积物来自盆地的东南缘.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北缘和西缘张性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滦平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滦平盆地代表了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其它同类盆地的发展过程,它们皆以小型独立的盆地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层:勃利盆地基底主要由元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部分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及吕梁期花岗岩构成。盆内接受了近万米厚中生代及新生代沉积,其中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为含煤岩系,主要可采煤层发育的城子河组。  相似文献   
7.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18):6-7
<正>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投用9月14日,随着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挺进深海油气开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此前,我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加拿大西加盆地中西部重磁异常及构造特征,利用滑动平均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及磁力化极异常进行了异常的分解,获取了西加盆地中西部地区剩余重力异常及剩余磁力异常.结合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对重力异常及磁力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本区断裂构造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剩余重力异常及剩余磁力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区性...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绿洲灌区生态安全下的地下水埋深合理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焉耆盆地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农业区,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依赖作用十分显著,同时该区又担负着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重任,如何实现该地区地下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是一个急需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焉耆盆地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碱化、植被生长与潜水蒸发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从确保绿洲灌区生态安全角度提出了地下水生态埋深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确定绿洲灌区适宜生态埋深为3.0~4.0m,即适合林地生长的适宜深度与极限潜水蒸发深度的区间。地下水生态埋深的确定,对于估算生态用水、防治土地盐渍化和沙漠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焉耆盆地地下水合理开采与水盐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3,(7):74-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