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培东 《山东教育》2011,(35):33-34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一个教学片段、一堂课、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经验,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教学行为。本文以《"贞观之治"》一课教学为例,从"反思历史""反思教材""反思教学"三个维度,对如何做一名反思型历史教师做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1.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2.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627年,贞观之治开始。 4.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5.1497年,达伽马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路。  相似文献   
3.
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段负有盛名的封建治世,史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盛世的出现,首先是大势所趋,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结果,也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开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就如何治国安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原则和统治思想,有力地促成了“贞观之治”。概要而言,贞观之治的政治精髓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客观的、无情的,它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他借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借鉴了历史这面镜子,广泛纳谏,轻徭薄赋,缓和刑罚,体谅百姓疾苦,于是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5.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取中国古代公认的三大盛世: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分析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了解古代盛世的形成和衰亡,使我们得到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
林东林 《出版广角》2015,(16):94-95
在我们的印象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强大的王朝,不但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有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它的繁华、征伐、富贵绝无仅有。但是在盛世之下,唐朝人却不乏他们的孤独,这种孤独几乎贯穿着这个289年的华丽王朝。  相似文献   
8.
杨家俊  张兵 《兰台世界》2015,(3):137-138
唐太宗在位期间能够以安民思想为根本,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诸多有效的安民方案,从与百姓紧密相关的农业发展出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9.
朱辉 《中文自修》2011,(Z1):44-46
作为清官,魏征一生最另类之处是曾经六次跳槽。《贞观之治》《贞观长歌》之中,李世民当然都是主角,而除了他,魏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谈到魏征,都知道他是个清  相似文献   
10.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朕尝宝以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古今伟人之所以成就伟业,除其具有坚韧不拔之志,必具有其超人之术。唐太宗以“三镜”之宝成就其“贞观之治”盛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