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瑞娟 《内江科技》2014,(2):118-121
<正>通过分析浊积砂体的形态、展布、储层物性以及成藏动、阻力情况,结合浊积岩油气藏的充满度分析得出:与充满度呈正相关的因素有砂体的厚度、有效厚度、储层物性、成藏动力,与充满度呈负相关的因素有砂体长宽比、成藏阻力。将相关性强的因素有效厚度/砂体厚度、孔隙度及成藏动阻力差与充满度建立了多元一次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渤南洼陷沙四段是胜利油田主力含油气层系,但油气分布极不均匀,利用钻、测、试油及储量等数据明确该段油气分布规律,并通过成藏要素等的对比,揭示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四段普遍含油,但上、下亚段,甚至砂层组间,同层段(砂组)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均存在差异。分析认为,对沙四上亚段,储集体发育与否决定了洼陷带能否成藏,储层物性好坏决定了油气富集情况,地层压力控制了洼陷带含油高度;对沙四下亚段,两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垒堑格局,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郗凤琨 《内江科技》2012,(9):150+130
为了有效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详细分析了孤南洼陷构造特征、油源条件、油藏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孤南洼陷为复式油气聚集区,新生界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关系,能够形成构造、岩性及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层序地层的角度对孤南洼陷下第三系地层形成和发育、演化等进行了分析,为该区下步的勘探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晓丽 《内江科技》2013,34(3):141-142
禹城洼陷的勘探以近源勘探为主,对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禹城洼陷的结构与构造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禹城洼陷的沉积特征以及储层类型和储集空间,分析了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对有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渤南洼陷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古近系沙四段.通过分析化验资料.指出沙四段天然气主要源于沙四段上亚段的暗色泥岩;储层以沙四段细砂岩、含砾砂、泥灰岩为主,形成自生自储的岩性气藏、岩性-构造气藏,具有常压低势的特点.天然气成藏主要受到生烃能力、沉积相带、溶蚀作用、盐膏层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尹书岑 《内江科技》2015,(3):86-87,85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G892区块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作为胜利油田的主要的钻探目的层段,以其复杂的地质特征给油气发现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运用构造、沉积、地层层序等知识,结合G892区块内钻井岩屑、岩心等资料,对本区该套油藏地质进行浅析,发现其具有"层薄量多"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地质录井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提高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0.
活动轴面指以断面倾角逐渐变小的正断层为基底的半地堑盆地在地壳伸展状态下,造成上盘产生倾斜的滚卷区的活动褶皱枢纽。渤海湾盆地内伸展正断层发育,通过深入研究其活动轴面的形成机制,并对惠民凹陷临南油田与临盘油田含油层系的分析表明,此类正断层的上盘沿活动轴面产生剪切,形成与主断层呈反旋向关系的破裂带或裂隙带,这些破裂带或裂隙带是重要的油气输导通道,油气可沿其发生二次运移,至有利砂体储层中成藏。活动轴面对于油气的运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