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4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辛油田辛109断块沙二14-稳单元油藏类型多,由于长期一套层系进行开发,层间干扰严重,同时平面注采井网不完善,造成单元的采收率低。通过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单元剩余油潜力较大,为了改善单元的储量动用状况,对该单元实施了细分层系,实施后单元开发水平得到提高,采收率上升了6.9%。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油田采油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老油田重新获得产量的延续可能。特别是三次采油技和多次采油技术,实现了采收率的大幅度提升。是我国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区块的波能及体积和效率。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和推广表明,可以证明聚合物等采油技术能够使油田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聚合物驱为例分析了溶剂驱油模拟中的吸附现象。利用包括吸附项在内的聚合物驱油的数学模型,通过求其数值解,分析了三种主要的等温吸附方式(Henry,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吸附方式的选择,并分析了吸附量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为油田现场应用聚合物驱油及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芦湖油田S34砂层组的生产资料,利用采收率经验公式和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砂层组四小层的最终采收率,并研究注入倍教增长率、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规律,以评价砂层组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2小层和43小层剩余可采储量丰富,是大芦湖油田挖潜的主要目的层段;42小层水驱开发稳定、效果好;43小层和44小层水驱效果差;45小层水驱效果较好,但刺余可采储量少,只需维持稳定生产。研究构成的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对注水油田开发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注采耦合技术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针对高含水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本文以胜利油田梁13-斜54井组为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一注一采井组的试验过程及效果,通过经济评价分析,注采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注采敏感井组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藏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注采关系更加复杂、层间及平面矛盾日益突出、井况问题不断加剧。在剩余油潜力研究基础上,对枣1266断块层系重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两套注采井网,从而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合理、井网独立的目的。预计重组后,油田可提高采收率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简称三元复合驱,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进行驱油的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出现的化学采油新动向。该技术在我国发展得很快,目前已走在世界前列。重点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室内研究情况,并结合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勇等 《内江科技》2014,(5):64
<正>本文根据沙二下油藏分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构造的复杂性,着重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的特征及赋存特点进行描述。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存在类型,及时优化开发对策,开展了不同挖潜方式的注采调整实践,通过配套的工艺技术,进行深化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探索。1油藏概况濮城沙二下油藏是一个埋藏深、含油层系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气田。含油面积17.2km,石油地质储量3650万吨,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天然“三大矛盾”和注水长期冲刷影响,储层渗透性、润湿性等参数发生改变,导致注入水沿高渗流优势通道,即大孔道、裂缝部位突进,从而造成注入水低效或无效循环,导致注水波及体积下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为此,研究一套低效、无效循环水识别方法,对控水挖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1941年我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5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祖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战线上.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我由玉门油田赴美国,在几个大石油公司进修石油开采工程,开始探索一门较新的学科——油藏内部水驱油的运动规律,并在以后努力应用于我国油田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