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484篇
科学研究   367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小说家都十分注重碎片化写作方式,不仅仅是在小说主体与内容之中,其小说结构在打破传统写作方式后皆受到后现代小说家的注重。多丽丝·莱辛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在《金色笔记》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与开放式的结尾和后现代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2.
铜跟硝酸银溶液置换反应实验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摩擦发烫后的粗铜丝分别跟加热后已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及很稀的硝酸银溶液进行反应,在短时闻内分别置换出了效果较佳的海绵状晶体银和附着牢固致密且光亮的金属银.并对其沉积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铁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方法,是用双环己酮草酰双腙(BCO)与Cu2+反应显色,然后进行吸光度测定.本法对已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OH-离子沉淀去除Fe3+、A l3+,在pH值为8.5~9.3的环境下让Cu2+与BCO进行显色反应.研究证实:改进后的方法分析可靠,测定快速,能满足一般化验室对铁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知道我是专集小型张的,其它票、片、封、戳、简、纸币、铜章等等,均有兴趣,但只是随意浏览,闲中观赏,聚散并不十分重视。由于“以邮会友”,常常收到各地同好寄来的纪念封片,而自己又无封片可回,欠情甚多!几个月来忙于搬家、装修,诸事杂乱;年关将到,往整理一年邮票的同时,随手捡出一些封片看看,竞越看越有味,引起好多联想。  相似文献   
5.
牛达生  牛志文 《寻根》2004,(6):51-57
火铳,是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初见于宋元之交,是明代大量使用的重要火器。现代的枪炮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现代枪炮的“祖先”。  相似文献   
6.
7.
鲍兰 《视听纵横》2002,(5):24-25
1998年5月,兰溪电视台在局台合一的改革中进行节目改版,推出对农节目《金色田野》。经过五年的实践,这档对农节目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它为兰溪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节目不仅连续多次在省、市年度好作品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而且还被兰溪市人民政府列入农业发展十年规划之中,被当地百姓誉为“兰溪的七频道”。作为《金色田野》节目的制片人、编导及主持人,我在节目运作中,力求在增加可看性和强化可信度方面下功夫,并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光明 《新闻三昧》2006,(3):41-41
上海《解放日报》2005年12月10日3版《金色智慧》一文中,作者说:“2004年来沪参加世界桥协会议国际桥梁专家们,不顾寒风凛冽,在船舷上一站两小时,不愿将视线从东海大桥转移。”船舷,是指船体两侧的边儿,这种边儿的上沿很窄,仅几厘米宽,上面是不能站人的。尤其当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风急浪大,颠簸起伏,船舷上更不能站人,站片刻都不行,何况两小时!据笔者猜想,上述“船舷上”恐怕是“船舷旁”之误。站在船舷旁,也就是站在甲板上,紧挨着船舷,或者手扶着船舷,通常是不会有危险的。□这里不能站人@光明  相似文献   
10.
王迅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近几年来,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力量也逐渐壮大,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中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铜须事件”简述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铜须门”事件,被称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的头条也关注了此事件,标题是“中国网民强加道德批判”。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讲述了和他结婚六年的妻子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一夜情的婚外恋事件。这位苦主还将两人的聊天记录,以及当事人铜须的QQ号码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