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代表官方的传统媒体在雾霾议题塑造中面临着巨大挑战.政府与其自身的议题面临被疏远的窘境:孤岛效应、语言鸿沟、去中心化等等现象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断裂问题日益明显.公共议题的对话、协商困难亟待解决.这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协调,以共同塑造一个有效互通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6,(4):25-27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新能源开发和研究的热点。我市东部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符合我市"精准治污、绿色发展"的发展方针,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提高城市品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气象局中国天气网站公布的北京和河北部分城市整点天气实况以及环保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等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空气含水量的本底值和雾霾气候条件下的增量。结果表明,采暖季节,人为释放的水气量导致北京地区空气含水量产生较大幅度的增加,对北京地区的雾霾天气加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对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两次雾霾天气过程的分析,发现其平均空气含水量高出本底值0.78g/m3,北京城区站2017年12月29日0~7时空气含水量增幅为24.4%。  相似文献   
5.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应对日益严峻的雾霾问题,不仅应从环境治理的技术角度出发,对雾霾治理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同样值得深入探讨。基于雾霾治理中的利益分析,研究了企业、政府和家庭等主体在不同利益间抉择的行为特点,分析了引导主体雾霾治理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提升雾霾治理成效的应对机制。分析认为,企业、政府和家庭等主体因不同的利益诉求而趋向选择经济利益、区域利益或当前利益;规范各主体雾霾治理行为的制度呈现碎片化特点,而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应从化解雾霾治理中的利益矛盾出发,在协调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各主体参与雾霾治理,深化相关制度转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我国雾霾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数个城市健身群众和有关人员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到,雾霾天气时全民健身运动绝大多数人停止了,少部分人还在进行,其中一部分人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性和所要采取的运动措施缺乏认识潜伏着危机。研究分析得出:雾霾天气下全民健身需要推行新的运动模式,需要建立专门机构,需要发挥全社会力量以确保全民健身的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7.
雾霾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结合2013年1月和12月杭州两次显著的重雾霾天气期间的有关气象数据,分析杭州市雾霾天气的成因。重雾霾天气的形成仅归结于自然原因或气象问题,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雾霾天气,由于大气中微小粒子产生的散射作用导致采集的图片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和滤波器的图像去雾方法。根据大气光照模型和暗通道先验知识模型,建立雾霾图像的恢复模型。为了克服理想模型要求没有任何雾霾的苛刻条件,添加了薄雾控制因子,并采用导向滤波气平滑透射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多地相继出现雾霾天气,原本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广东省肇庆市也不能幸免,由于雾霾而造成的空气污染使肇庆的旅游产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肇庆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当地出现雾霾的原因,认为用"绿色GDP"衡量官员政绩,能抑制官员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有效地保护好当地旅游产业,并提出旅游城市经济发展应以旅游产业为先。  相似文献   
10.
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空气污染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之一,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时开展涵盖PM2.5、气态前体物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在内的雾霾实时观测,对于深入探讨雾霾成因从而为控制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对于高校大气污染控制领域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雾霾综合观测平台的搭建包括观测点选取、仪器配置和维护与管理等环节。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清华大学"环境监测"及"校园环境监测"等实验课程,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