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在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的同时,把契诃夫推上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宝座。本文主要从人物刻画角度来分析、解读小说《在钉子上》和《变色龙》,借以领略契诃夫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1886年,年仅26岁的契诃夫在他的短篇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俄国当时的黑暗。同时,他用敏锐而忧郁的眼睛,透视出了人类生而孤独的残酷现实,诠释了不仅仅属于20世纪文学的重要主题——人的隔绝和孤独。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他是现代的。他的作品已经预见到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的迷茫与困惑、人类寻求自我的本能,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出路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们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作品中对现实的高度概括,精巧的构思,真实的细节描写,都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风貌,而且在艺术上也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西方戏剧的开拓者,契诃夫对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和审美观念进行了锐意改革,具体包括情节的生活化、内容的内向化及戏剧手法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这些改革既内在地基于前人已有的戏剧成就,更得益于对同属于戏剧革新行列的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流派的创作经验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印裔英国移民作家维迪雅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最早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曾获得萨姆塞特.毛姆短篇小说奖。奈保尔的这部小说集虽创作于早期,属其试笔之作,却在选材、叙述笔调的冷峻和幽默以及情节的处理方面,与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Anton Chekhov and Leo Tolstoy addressed an expanded reading public with new interests in the 1890s. It focuses on Chekhov's serialized book-length study The Island of Sakhalin (1893–4) and Tolstoy's last big novel, Resurrection (1899), which was also serialized. To reach an expanding diverse audience Tolstoy simplified his vocabulary, used a mono-dimensional plot and avoided subplots, foreign words and subtle shifts that could defle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Chekhov also adapted his literary practice, adopting a unique documentary style, putting himself in the text. Each author engaged in a conversation about nationality, ethnicity and empire, issues of fundamental import to their readers and their society more broadly. Speaking about life and death, sin and redemption, good and evil, and about the common humanity of the most downtrodden of Russian citizens, men and women, Chekhov and Tolstoy addressed their contemporaries with fresh and timely words about pressing issues.  相似文献   
8.
从共时的角度来说,万比洛夫未被逃避现实的时人接受,主要是因为他描写了当代苏联人生活中的真实冲突和令人信服的主人公,而这些问题的源头是其创作中的契诃夫风格;从历时的角度来说,万比洛夫未在今人中引起更加广泛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其戏剧鲜有被成功搬上舞台的案例,而这些都是其创作中契诃夫风格与伊索式叙事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与契诃夫短篇小说幽默讽刺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是欧美许多文学大师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中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这两位作家都曾自觉、普遍而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其手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在许多作品中塑造了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先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已经学会了思考,能够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然而,综观这些女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先进"女性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她们的行为、性格、心理都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状态之中。她们看问题也仍然只立足于恋爱、婚姻、家庭。而所有这些具有缺陷的觉醒女性的形象正是基于作家男权文化传统建构起来的,在她们身上体现出男权作者对这些女性形象建构时所进行的有效操控。由于她们不符合作者对于优秀女性的定义,因此,她们的生存空间注定是黯淡的,生存空间仍然是狭小的、灰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