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旧的高校档案分级管理模式,建立跨世纪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为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提供高效、快捷及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是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档一体化”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它能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质量,促进档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Common Dialog对话框选择多个文件,文件名的分离,Common Dialog新建,打开,保存文件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情境为中介,以"再情境化"方式克服时空障碍,建立公众与城市记忆间认知以及情感关联。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城市记忆实践模式归纳为资源采集型模式、互动交流型模式、专家指导型模式、社区自建型模式,分析得出主体急需扩展、体系亟需完善、渠道有待叠加等结论。最后,以Choi和Hannafin提出的与情境认知模型设计密切相关要素(情境、内容、激励、评估)为向度,嵌入Norman和Bobrow人类信息处理系统范式模型并结合参与的七个维度进行评估,共建多维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文献调研法对虚拟国际规范文档(VIAF)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模式和应用场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典型的VIAF应用项目进行重点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VIAF的应用特点、效果及障碍,最后提出对我国规范控制工作的启示:包括加强VIAF的本土化过程、规范文档在身份管理领域的应用和转型以及国际合作环境下相关标准和规则的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6.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构想的否定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否是三学科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能否带来管理和服务成本的必然下降?其能否成功搭建一个法规平台?对一体化构的否定性检验可以使人们对这一问题会有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应用,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结合多年档案工作经验,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四方面分析了高校的档案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对三维激光点位误差模型进行推导的过程中,都是假设三维激光点位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而由于三维激光点位误差源与传统测量仪器中的误差源不同,同时外界环境对激光点位误差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直接断定点位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需要对其理论分析及数据统计分析验证。针对三维激光点位误差分布状况,本文对激光点位误差模型进行了推导,并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分析验证了激光点位误差服从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网络漏洞扫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某大型国企的安全管理方式,研究并建立了一体化集中式漏洞扫描模式。通过硬件平台部署、软件平台研发,成功实现了模型的应用。本文对具有异地分支机构的企业,在其内部信息网络的安全漏洞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Metallographic features of ancient bronze artefacts often hide peculiar micro-chemical processes and corrosion behaviours, which are worth to be studied as they can provide conservators and archaeologists with valuable tools and information. It is widely documented that Chinese bronzes were cast and the way to adjust their properties was to change the alloy composition. In particular, addition of lead, which is insoluble in the bronze matrix,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s or globules, which undergo oxidation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ir conversion into corrosion products.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is occurs were still poorly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work was conducted to further study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high-leaded bronze,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behaviour of lead globules. To this aim,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chaeological bronzes, showing intermediate steps of degradation,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combined microscopy-based, molecular and ele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allowed the characterization as well as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corrosion products, thus enabling us to propose a degradation pathway basing on thermodynamic data provided by Pourbaix diagram. The achieved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researchers involved in these kinds of studies to better interpret data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