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科学研究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的长柄双花木D.cercidifolius subsp.longipes和单种属壳菜果属Mytilaria Lec.首次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与产自日本的双花木D. cercidifolius subsp.cercidifolius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16,前者无“st”或“t”染色体,表明该亚种可能比较原始;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 Lec.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13。前人报道的金缕梅科染色体基数为x=8和x=12,因此x=13可能是金缕梅科的一个新染色体基数。联系该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马蹄荷属Exbucklandia R.W.Brown的关系,作者支持将壳菜果属处理为独立的亚科,即壳菜果亚科Mytilarioideae。  相似文献   
2.
 首次记载了毛冠菊属2种4居群的核形态资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和前期染色体为复杂型 和中间型。狭舌毛冠菊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2n=18=14m+2sm+2st(2SAT);毛冠菊两居  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2n=18=14m+2sm(2SAT)+2st。它们分别代表了整个毛冠菊属的两组  植物,并包含了形态学上最原始的种类,因此,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9。核形态证据表明毛冠菊属放在紫菀族比放在旋覆花族和千里光族中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首次发表假橐吾属Ligulariopsis Y.L.Chen的核形态研究结果。染色体间期为复杂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2.70μm到4.70μm,平均长度为3.62μm,无明显的二型性;核型公式为2n=58=34m+18am(2sat)+6st,核型类型属于2A  。假橐吾属的核型和蟹甲草属与橐吾属相似,但假橐吾属具有较多的亚中部、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星叶草属的核形态。其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分别为简单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较小,长度介于3.00μm到1.20μm之间;核型公式为2n=30=22m+8sm。其明显很高的染色体基数以及其它退化和特化的形态学性状,表明该属是一个孑遗的古多倍体类群。该属与独叶草属在间期核形态、前期染色体形态以及中期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方面极为相似。结合其它方面的资料,本文认为星叶草属和独叶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它们一起置于星叶草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和四川金沙江河谷的云南山茶花C. reticulata及其两个近缘种(怒江山茶C.saluenensis和西南山茶C.pitardii)进行了细胞学研究。34个居群的云南山茶花中,21个居群是四倍体类型(2n=60),11个居群是六倍体类型(2n=90),另2个居群为二倍体(2n=30),云南山茶花的四倍体类型为首次发现,并且进行了核形态研究。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在大多数居群都为二价体(四倍体中30个二价体,六倍体中45个二价体),少数居群或是个体除二价体为主外还出现单价体和四价体,六倍体类型没有出现六价体构型。根据减数分裂的构型,我们认为,四倍体和六倍体分别为异源四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少数四价体的存在表明染色体有部分同源性。所有四倍体和六倍体的体细胞间期核特征和前期染色体形态特征基本相似。中海拔(1800m)以上的四倍体的云南山茶花外部形态特征与六倍体类型比较相似,而低海拔(1100~1800 m)的四倍体类型的外部形态特征则有些不同,但核形态结构是比较相似的。四倍体与六倍体类型地理分布是连续的,并与近缘的二倍体种怒江山茶、西南山茶重叠分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和云南穗花杉A.yunnanensis的核形态。它们的有丝分裂间期核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中期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核型相似,均为K(2n)=36=8m+28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1B型,N.F.值为44。云南穗花杉的核型为首次报道。结合其它学科的资料,认为穗花杉属同榧属Torreya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