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4,36(3):481-489
农业抗旱能力反映了地区防旱减灾的水平。对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及时掌握我国农业抵御旱灾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抗旱能力。本文选择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采用特定时间尺度下的干燥度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干旱程度,并选择土壤质地、高低需水作物面积比、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农林水利事务支出、人均GDP等6个指标,应用加权求和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现状,进而分析了其自然干旱背景下的实际农业抗旱能力。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且抗旱能力弱,较低的耕地灌溉水平以及严重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得两区实际农业抗旱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黄淮海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但抗旱能力较强,可其为保证较高的灌溉率超采地下水已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自然干旱程度低且抗旱能力较强,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相对最强;四川盆地自然干旱程度低但抗旱能力低下,社会经济欠发达、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薄弱,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略高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防旱抗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原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明显。利用西北 91个气象台站 40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降水量、潜在蒸散 (蒸发力 )、干燥度等气候指标 ,分析了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量 .所用资料详实 ,为西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评估和合理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原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明显。利用西北 91个气象台站 4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降水量、潜在蒸散 (蒸发力 )、干燥度等气候指标,分析了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量.所用资料详实,为西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评估和合理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南汉江谷地气候干旱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南汉江谷地17个测站1953—2000年气温、1961—2000年降水及1961—1999年区内汉江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实测记录,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南汉江谷地近年来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其气候变干表现在3个方面:①年降水量减少,且趋势强;②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增秋减趋势很明显,而最大3个月降水量也呈减少趋势;③地表径流量减少,减少趋势明显.陕南汉江谷地生态环境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继续恶化,各种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干旱缺水与水质污染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人口问题对有关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影响出发,探讨人口因素在可待续发展战略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揭示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测定的风干土厌氧培养法与鲜土厌氧培养法在湿地甲烷产生测定过程中的差异,在分析了风干土和鲜土甲烷产生潜力测定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重点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验研究对风干土和鲜土厌氧培养法测定的甲烷产生潜力峰值出现时间、潜力大小和培养样品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应用两种方法测定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