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的爆发不仅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还重创了家禽产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从禽流感的概念、演变、传导机制以及禽流感监管技术体系4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最后对以上研究作出评述,并指出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统计了刊载H5N1型禽流感信息的网页和网站,根据布拉德福定律确定出核心网站,并对网站类型及域名进行分析,为H5N1禽流感方面研究人员提供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3.
2003—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大范围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将视线集中在候鸟身上。结合最近疫情,文章对野生鸟类在禽流感爆发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予以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禽流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流感。1997年首次证明禽 流感病毒(A/Ho ng Kong/156/97)H5N1亚型可感染人,其后在我国内地、香港及荷兰等地又至少发生了5起禽 流感病毒的人间感染。目前,禽流感病毒正在我国及亚洲部分地区肆虐,已造成很大的经济 损失和社会影响,禽流感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病。本文拟就禽流感病毒的基 因特征、致病性及特异检测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目前出现了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共存的局面。疫苗接种仍是当前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手段。单一亚型的HA、NA抗原甚至不能对相同亚型的毒株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研究和开发广谱、高效、毒力低的多价疫苗(Polyvalent Vac-cine)是禽流感疫苗发展的方向。然而随着病毒的毒力逐年增强及抗原的频繁变异,在疫苗株的选育上显得愈加艰难;又由于多价疫苗的相互干扰作用,会造成免疫原性降低或毒力增强等。因此,研制广谱、高效、低毒的疫苗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其中,DNA疫苗被认为是防制禽流感最具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禽流感频繁发生和人感染禽流感新发病例不断出现的严峻现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据国家需求,组织多学科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论证,经过立项、公开申请、项目初评、答辩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议,紧急启动了“禽流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这一重大项目,旨在推动禽流感的基础研究,提供人类和动物流感发生与流行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信息,为禽流感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禽流感科学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禽流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这一问题的提出、立项、科学问题凝练、内容和目标的确立及思考等。  相似文献   
7.
禽胚发育阶段逐日的"蛋相"变化与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孵化期间头禽胚的蛋形态及大小是随着发育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发育日龄胚胎都有各自的标准“蛋相”(用照蛋器大头处透视蛋所观察内容物的形态)及“长相”(解剖学特征),通过调节孵化条件(主要是孵化温度)来促使胚胎在发育的各个日龄阶段适时达到标准“蛋相”及“长相”是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关键。本文详细阐述了白来航鸡逐日发育的“蛋相”及“长相”,为家禽工作者看胎施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致病性禽流感正在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 快,致死率高,对养殖业可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在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中,H5亚型高致病 性禽流感病毒因其首次突破了种间障碍,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虽然该事件无法与以往的人流感的大流行或禽流感的大暴发相比,但却拉开了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序幕 。不幸的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自2003年12月在韩国首次暴发以来,目前已遍及亚洲十 余个国家及地区,并在越南和泰国发生了人类感染并致死亡的事件。我国自2004年1月27日 在广西报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来,至今已在十余个省市陆续发生,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对禽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及致病机制、流感病毒的分子变异机理、新 型流感病毒的预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及人用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迫在眉睫,为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治禽流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同时叙述了人感染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发病情况和日常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几十年来对鸟疟原虫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导,在分类、红内期、红外期、蚊媒期及鸟疟原虫的超微结构方面作为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爆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危害及其防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