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孙喜 《科研管理》2021,42(9):24-3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流行语言。但长期实践表明,这种流行仍然浮于表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倒逼升级”等竞争性认识在更深层次影响深远。这使得有限的政策资源并未充分且恰当地用于企业创新需求。因此,本文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整个讨论的核心议题。我们认为,当代创新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多技术、动态性、以科学为基础和以组织为载体的特征。正是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能够适应当代创新的这些要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战略控制、财务承诺和组织整合,也不是市场机制“倒逼”的自然产物,而必须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在非市场机制的支持下实现。这些回答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企业本位论”,文末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大环境不断发展进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下,不断改进优化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新的考验。本文就新时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科研课题数量不断增加。科技查新作为科研成果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用户对获取科技查新信息的手段、方式、渠道、时空也有了新的要求。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了集互联网信息、电话语音信息、短信信息、手机信息于一体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在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科技查新技术支持环境与服务环境。该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查新资源的优势和资源整合的优势,将信息的管理与服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企业信息情报服务研究进展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平  李翠娟  赵广凤 《情报杂志》2012,31(7):81-85,109
在梳理国外企业信息情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多服务主体和图情管理两大学派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多服务主体的服务战略、模式、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的成果及趋势,同时对比我图企业信息服务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指出未来情报服务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强化农业发展产业支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阐述农业企业化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推进农业企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实施农业企业化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半叶,少数东亚经济体基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技术陷阱”。这些经济体如何善用外来引进的技术,然后追赶、超越中等技术水平,步入技术进步的前沿?这段历史对我国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文章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为研究对象,从外部及内部两方面梳理这些经济体成功的共同要素:从外部来看,这些经济体享有宽松自由的国际环境,人才、商品与资金的跨境流动成为技术扩散和创新的重要载体;从内部来看,这些经济体受益于逐步市场化的政策环境、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与开放的人力资本,能够把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企业科创系统,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化政府考虑了政府组织的运作过程、成本及管理方式,是政府改革的新理论范式之一.该理论是美国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有待改进的版本,我们必须建立在自身行政生态环境中来考查其利弊.通过分析企业化政府的特征,指出中国政府改革的现状,揭示了"企业化政府"理论时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侧重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性"的评价,同时兼顾其"高教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转移至企业,评价标准源自企业,评价方式与手段同步于企业。"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的实现,需要研究并建立切合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引入企业认证,完善和优化"双证书"机制及支撑体系,将企业因素引入到课程教学考核中,优化和完善顶岗实习机制,强化企业的主导,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