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2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定量分析识别技术前沿并测度各国的技术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基于专 利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分析法,进行技术前沿的识别和技术差距粗略测度,并以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实 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识别出来的中国、美国和日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技术前沿以及各国之间的技术差 距,与产业现状具有一定一致性,是一条可行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自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制备LiAlO2,并采用XRD方法表征了LiAlO2的物相成份。结果表明,900℃培烧2h制备的LiCoO2与Al箔按化学计量比n(Li):n(A1)=4:5混合均匀后,再在800℃培烧2h后制备的LiAlO2的晶形结构较好。  相似文献   
3.
将不同三价铁盐和合成工艺来制备高密度FePO4前驱体,分别从反应物浓度、终点pH值、以及干燥方式等因素对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保持在50℃,Fe(NO3)3.9H2O浓度为1.1mol/L,并且控制pH值=1.3,采用二次干燥工艺,可得到密度为1.55g/cm3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FePO4.  相似文献   
4.
运用政策法,将动力电池界定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中最关键的部分,将其定位为Kraljic矩阵中具有高供应风险的战略项目。研究发现,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主流,其供应短缺风险突出,包括供应总量短缺及供应结构性短缺。建立单一车型风险评估模型,在考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参数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级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5.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high-performance energy-storage devices, yet the severe diffusion of soluble polysulfide to electrolyte greatly limit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s, herein we design and synthesize a novel polymer binder with single lithium-ion channels allowing fast lithium-ion transport while blocking the shuttle of unnecessary polysulfide anions. In situ UV–vis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polymer binder has effective immobilization to polysulfide intermediates. As expected, the resultant sulfur cathode achieves an excellent specific capacity of 1310 mAh g−1 at 0.2 C,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9.5% at 0.5 C after 100 cycles and stable cycling performance for 300 cycles at 1 C (1 C = 1675 mA g−1). This study reports a new avenue to assemble a polymer binder with a single lithium-ion channel for solving the serious problem of energy attenuation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相似文献   
6.
全链条创新经历基础研究到最终产业化,周期长,涉及核心关键技术多,是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要实现全链条周期的穿越,以及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跨越,涉及科技、市场、评价、人才等众多要素,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挑战的过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以及产业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过去40余年中,围绕锂离子电池领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对全链条创新所需的生态和条件积累了一些初步认识。文章通过对该过程的梳理与分析,对新时期科研机构探索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进 《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06-107
随着铅酸蓄电瓶在通用航空轻型飞机上的广泛应用,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降低维护成本,各维修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其日常维护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电瓶的维护程序。正确理解和掌握维护工作中所使用到的常用维护术语,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有助于维护人员能更好地完成电瓶日常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TG/SDTA、XRD和SEM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900℃下煅烧15h制得的材料结晶程度最佳,样品具有最大I(003)/I(104)强比值,层状结构特征最为突出。从单个颗粒来看,样品表面光滑,界面清晰,粒子呈类球状,粒径大约在0.5μ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另外,添加剂对粒子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石墨烯材料。采用XRD、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电化学充放电测试和红外分析等方法表征了石墨烯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首次放电容量为866.4mAhg^-1,首次充电容量为305.2mAhg^-1,库仑效率为35.2%。  相似文献   
10.
非晶态电解质的电导率通常是由试验所测得,方法很多,但要受试验条件限制,因此所得结果和实际数值要有些差别,从理论上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要更接近其真实值.本文引用能斯特-爱因斯坦(Nernst-Einstein)方程,计算了非晶态电解质Li6Si2O2S5(Li2S-SiS2-Li4SiO4)的理论电导率为10-3S/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