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志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67-69,75
湘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血脉,造就了湘西人独特的个性魅力。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剧烈变动中,执意寻找失去的“淳朴型范”和“不羁”的性格,在其一系列作品中,通过活生生的湘西人的具体描写,生动地展示出湘西人率真淳朴的人性和生性不羁的性格,具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杨广(隋炀帝)以军事手段辅以文化战略抚定了江南,并以江南为基地实施了夺宫计划,在登基后又为发展和控制江南作了许多努力,最后欲避难于江南再图天下不成而亡。考察杨广与江南的关系,江南是杨广的政治生命所在,杨广是隋唐时期“南朝化”的重要人物。尽管由于统治失策,杨广经营江南最终归于失败但在一定意义上仍可以说,他是西魏、北周以来第一个走出关中本位、具有开放意识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3.
河北的“三驾马车”以时代的主流话语表达着人民的心声和希望,用小说的本与大众分享着艰难,他们用强烈的人精神建构叙事本,将深度的人生体验融入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平实而又深邃、平淡而又丰富的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4.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植物书写"在《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平原系列"小说中都有鲜明呈现,它是李佩甫思考中原文化意蕴的重要切入点。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语境中,少数人历经磨难如愿逃离乡村,最后却沦为城市生存法则的奴隶。"平原叙事"构成了李佩甫小说的主要叙事方式。平原乡村的民间文化形态不仅具有自由自在性,而且还存在着藏污纳垢的典型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原文化传统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6.
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和水盐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性的基础,首次在该地区采用三维地下水有限差分模型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补排组构和可利用量。论证和提出用有害盐量取代以往惯用全盐量评价盐害和计算排引比的传统做法,通过水盐均衡计算指出30多年来灌区——直处在脱盐状态。论证和提出了银北灌区各类水量的宏观调控意见,动态模拟计算了不同规划水平年引、排水9套方案,提出了不同地区和采用不同方案引用黄河水量和开发利用地下水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银川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该文在对银川平原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依据,利用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银川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运用模型对区内工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不同水平年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情况下,优化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配水比例是:对盐渍化比较严重地区在实施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中,地下水开采所占比例大约在40%~55%之间;盐渍化中等地区,地下水开采占比例大约在35%~40%;盐渍化程度较弱地区地下水开采所占比例小于35%.这一结果有利于调控地下水位,体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的原则,节约了水资源,为区内水资源宏观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以乡土文学为底色,聚焦平原上的人事浮动,从自己家族的命运辗转着笔,由地理和文本的一隅投射进对当代中国的全息造影,讲述里下河畔的中国故事,透视城镇二元形态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艳 《体育科技》2012,33(3):61-64
探讨运动员高原训练之后返回平原训练的血象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取10名广西自由式摔跤男子运动员高原训练之后返回平原训练的不同时段(第3、14、28、35天),分别测试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及分类、血小板(PLT)等18项血象指标。结果:RBC、HB、HCT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的变化,其中第3天至14天是逐渐下降的过程,14天形成一个低谷,28天回升到高峰,第35天又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及分类、血小板等指标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员高原训练之后返回平原训练的不同时间血象指标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对评定高原训练的效果及运动员机能状态和体能的恢复情况的准确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