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77-2010年柴达木盆地地表潜在蒸散时空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嘉琪  任志远 《资源科学》2014,36(10):2103-2112
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 模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各站点的潜在蒸散量(PE),利用Sen 趋势、Mann-Kendall检验、EOF模型分析了1977-2010年研究区内PE的时空演变趋势与地表湿润特征的异常空间分布,结合R/S分析模型对PE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各气象要素对潜在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34年来柴达木盆地潜在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由于气温呈上升趋势,该地存在“蒸发悖论”现象。从空间分布来看,PE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年际变化倾向率为-3.31mm/10a。未来变化中,大部分地区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因而暖湿化程度将减弱。柴达木盆地地表湿润特征的空间分布长年都保持着东部较湿润西部较干旱的分布型,近年来该种空间分布型变化趋势愈加明显。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的变化对柴达木盆地PE变化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滚动实习是安排学生在企业不同岗位、分阶段、递进式的实习模式。轮岗实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而且促进形成“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滚动实习的关键是实习企业的选择和实习岗位的丰富化。学校加强滚动实习的过程管理,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3.
华东地区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平  汤燕冰 《科技通报》2003,19(3):247-251
用转动主分量分析法对华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场进行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年平均、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8年来整个华东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与相应的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极为相似,说明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是由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引起.显著增温区主要在长江以北,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比60年代升高O.9℃.  相似文献   
4.
使用两台松下M9000摄像机,对2001年第9届全国运动会的女子链球决赛进行现场三维立体拍摄。选取前6名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录像进行解析,获得了一些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数据。从运动学角度,对目前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旋转阶段的链球速度增量较低,旋转阶段链球速度增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旋转的继续链球速度增量逐圈降低;旋转中右脚离地落地的时机存在“早抬早落”、“晚抬晚落”、“晚抬早落”三种现象;在旋转过程中,右脚落地形成双支撑瞬间肩髋轴间夹角大于足髋轴间夹角的现象,并随旋转的继续逐圈减小,这是导致运动员持续加速能力逐圈减弱及链球速度增量逐圈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地区春季降水与气温异常型的联合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振华  余锦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98-1907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14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地面气温资料,在去除气温的线性趋势的基础上采用联合EOF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的降水异常型和气温异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第一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28.13%)中,降水异常型态为南方型,存在3个暖异常区域:华北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汉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3个冷异常中心:一个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一个位于东北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时间系数存在准3年、4~5年和8年尺度振荡周期;②在第二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16.57%)中,降水异常型态为中间型,气温异常偏高区基本位于南岭以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气温异常偏低区处在南岭以北地区。时间系数存在3年和18年为明显的时间振荡周期;③在第三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7.94%)中,降水异常型态近似表现为北方型,气温异常场,从南向北表现为“+-+”交替分布型。时间系数存在24~26年、4年为明显的时间振荡周期。通过3个模态的分析发现降水异常偏多与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少与气温异常偏高的一致性特征在长江以南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当降水偏多时,云量增多,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再加上异常偏多的降水改变了地表的湿度(增大),进一步使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相应减少,从而导致了地面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敏敏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3):638-645
依据1961年-2010年秦岭南北5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秦岭南北近50 a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降水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正常期-湿润期-干旱期-过渡期;②关中、陕南两地的旱涝等级变化,无论从步调上还是趋势上都基本一致.关中旱涝等级年代波动幅度小于陕南,暖干化程度大于陕南;③EOF分析得出近50a秦岭南北降水主要空间分布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变暖影响,降水量以秦岭为界,关中地区由北向南纬向递增,陕南呈现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的全区一致型,这是最主要的分布特征.此外受纬度因素、季风气候、小尺度地貌单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西北(渭北旱塬)-东南(大巴山地区)向的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中盆地为正值中心的东北-西南向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江谷地中段为负值中心的东西向降水分布相反型.  相似文献   
7.
用EOF分析我国南方降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对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气候序列与夏季(5~8月)逐日降水序列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和对应天气形势分析。时空分布分别为:季风型—夏雨多冬而少;季风爆发迟——春旱夏涝,夏旱秋雨。前汛—梅雨型;后汛—梅雨型,空汛—空梅型,与华南前、后汛期降水和长江流域梅雨有密切关系,并对时间函数头5个分量进行功率谱分析且存在1、2、3周周期与自然天气周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置换的轮换指标出发,引用第一类Stirling数S1(n,k),证明了∑λ1 2λ2 …nλn=n1λ1!λ2!…λn!1λ12λ2…nλn=1,∑λ1 2λ2 …nλn=n(-1)λ1 2λ2 …nλnλ1!λ2!…λn!1λ12λ2…nλn=0.应用旋转群的概念,导出正八面体的顶点,边,面的轮换指标,并在Polya理论下,根据等价函数类和推广等价函数类的概念,讨论了其轨道个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EOF方法分析浙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瑞民  潘小凡 《科技通报》1998,14(6):419-422
根据 1962— 1991年共 30年的浙江省 4 3个地面站的降水资料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 ( EOF)方法 ,分析了浙江省 30年月降水量 .根据总体累积贡献率和空间分布特征 ,发现前三个典型场能较全面地反映浙江省降水分布的主要特征 ,其贡献率高达 81.69% ,据此得出三种降水分布类型 :全旱 (涝 )、南旱 (涝 )北涝 (旱 )、和东涝 (旱 )西旱 (涝 )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跃飞  谭季青 《科技通报》2006,22(6):753-756
采用东北地区41个代表站1958-2001年历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温度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得到结果:在降水和温度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全区一致的特征,但也存在着东西、南北间的差异。降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20世纪70年代降水最少。温度存在着3 ̄4年的变化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存在明显的温度正距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