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力竭运动模型,应用SigmaSan Pro图像分析软件对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小时和24小时时大鼠皮层和下丘脑组织中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引起组织内毛细血管管腔发生明显的变化;24小时后其形态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此外数据显示力竭运动后皮层和下丘脑组织毛细血管管腔的变化情况不同,我们认为两个脑组织中毛细血管的疲劳和恢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肌肉疲劳、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大量文献综述讨论这一专题。运动时肌肉损伤使输出功率减低,肌肉疲劳。运动后即刻超微结构变化最常见的表现涉及肌小节损伤,肌质网和线粒体颗粒肿胀。超微结构的变化程度参与肌肉疲劳的发生现未知。最可能的机制涉及直接抑制肌质网Ca~(2 )释放通道和在某种场合因兴奋收缩偶联阻断,但钙如何促使细胞损伤也仍未解决。钙激活蛋白酶类,磷脂酶A可能促进肌肉损伤,由于肌膜和亚细胞器膜结构降解,力竭运动后自由基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增加和肌细胞完整性丧失。自由基能促进疲劳尤其显得重要,自由基防护剂可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肌细胞。  相似文献   
3.
耐力训练与静电场对大白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非训练型与训练型大白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在恢复过程中经静电场短时间处理,心肌细胞恢复的实验结果,认为动物在力竭运动后经静电场短时间处理,可加速细胞结构的恢复过程,其加速恢复的作用与长期训练所起的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头胸部分离提纯出一种杆状病毒,负染观察发现,病毒粒子的核衣壳呈杆状,大小约为(250~290) nm × (65~80) nm,每圈螺旋宽约20 nm,核衣壳的两个末端之间一般有13~15圈衣壳螺旋.个别病毒有较长的核衣壳,螺旋数达30圈,长度达到600 nm.有部分病毒核衣壳的一端有30~65 nm的凹陷.还有部分病毒核衣壳一端有30~60 nm的突出部分.  相似文献   
5.
陈小青  何建如 《科技通报》2002,18(5):380-383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短尾蝮蛇精子的形态结构 ,结果显示蝮蛇精子形态细长 ,长度为(99.6± 5.1 ) μm,可分为头、颈、尾三部分 ,头呈长锥形 ,顶体较大如尖帽状盖着核前端 ,头颈部交界处有明显的凹痕 (核陷窝 )存在 ,颈部具有鞭毛基体 (9× 3+0 ) ,尾部细长 .中段结合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 ,由外到内的结构是 :质膜—线粒体鞘—纤维鞘—外周致密纤维—轴丝复合体 (微管 9× 2 +2 ) .蝮蛇精子与其他动物相比有较特殊的形态结构 :尾中段长 ,大量的线粒体呈螺旋状排列、环绕纤维鞘存在于整个尾部 ,顶体大 .短尾蝮蛇精子较强的生命力 (可在雌体内贮用 3年以上 )可能与其特异结构有关 .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8)和运动组(E,n=40)。其中,E组按时相点划分为0 h、12 h、24 h、48 h、72 h等5组,每组各8只。E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持续性下坡跑,跑台坡度为-16°,速度为16 m/min,运动时间为90 min。各组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关键酶CS的含量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Ⅳ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COXⅠ的蛋白表达。结果:一次大负荷运动后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且伴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自噬体形成,同时CS的含量和呼吸链复合体Ⅱ活性均明显下调(P<0.05),复合体Ⅳ活性及其亚基COXⅠ蛋白表达也出现下降。结论:一次大负荷运动可导致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数量减少,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同时还诱导了自噬的发生,这可能是大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次离心运动组和连续1周重复运动训练组。1次离心运动组进行1次下坡跑运动,重复运动组按照同样的强度进行连续7天的下坡跑训练。分别在1次离心运动即刻、24h、48 h、72 h、120 h、168 h和第7天末次训练后即刻24 h、48 h、72 h、120 h、168 h取股四头肌。结果:1次离心运动后即刻和24 h、48 h,股四头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性变化呈现渐进性加重,运动后第168 h基本上可恢复到运动前水平;7次离心训练后即刻和24 h股四头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性变化也具有相似的趋势,但训练后168 h后仍未完全恢复;且在各个时段,7天离心训练组股四头肌的损伤性变化均比一次离心运动组更加严重。结论:重复运动所致的骨骼肌损伤具有一定的延迟现象,在1次离心运动后即刻,骨骼肌损伤从整体看并不严重,但在运动后24h出现明显的损伤性变化;48 h达到高点,而运动后7天骨骼肌损伤基本上可以恢复。连续的重复运动可能导致骨骼肌纤维的损伤产生一定的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力竭性运动后骨骼肌、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可发生体积增大、基质电子密度下降、嵴断裂及空泡样等退行性可逆改变。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眼柄神经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产卵前罗氏沼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胞质,能观察到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在高尔基体的生成面和成熟面均有许多高尔基小泡,核膜仅在部份区域有核周腔增宽现象,对产卵后罗氏沼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胞质,能观察到线粒体和许多大小不一的泡状结构,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核膜都有明显的和不同程度的核周腔增宽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在大孢子发生期间,珠心细胞保留了较多的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其细胞形态规则,细胞质浓厚,富含核糖体。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中,或附着于内质网及核外膜上。酸性磷酸酶的反应产物主要位于小液泡中,偶见于高尔基潴泡及小泡中。随着胚囊的分化,在珠心的内层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变化:①在细胞的液泡化过程中,频繁并持续地发生液泡对细胞质组分的吞噬,导致大液泡的形成,其中有很多的酸性磷酸酶反应产物。大液泡的进一步扩大和继后的破裂,引起细胞的解体;②粗面内质网槽库彭大并对细胞质进行分隔与吞噬,在核周腔内出现膜束縛内含物;③质膜与细胞壁分离,二者之间有大量的小泡及酸性磷酸酶反应产物。最后珠心细胞的原生质强烈收缩,转化为无结构的电子致密的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