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正先生提出李根源所说腾冲核桃园出土汉五铢钱一事,史实不确.针对李正先生的论据,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李根源先生所记符合史实,核桃园五铢钱“确是汉物”.  相似文献   
2.
董良义 《收藏》2012,(4):90-91
《汉书·食货志》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铬(yu),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铬。"看来当时确有磨半两钱取铜的现象,更铸有廓的五铢钱,主要目的是防止磨钱取铜。从出土的半两钱上看,确有一些被挫磨过,但是被剪凿磨边的"四...  相似文献   
3.
五铢钱漫谈     
程正航 《收藏》2006,(1):98-100
在中国货币史上,铸行时间最长的钱币非五铢钱莫属。自西汉狩五年行五铢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钱共铸行了739年。  相似文献   
4.
周金科 《收藏》2013,(1):96-96
钱币界对于“两柱五铢”钱的归属有多种说法,或说源自南朝萧梁;或说为其后的陈朝铸行;或认为应归于出土量较多的蜀地。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隋书·食货志》:“武帝乃铸钱,肉好周廓,文日五铢,重如其文。而又别铸,除其内廓,谓之女钱,二品并行。”语中的“肉好周廓”是说钱身和穿孔的周围都有廓。据此。“肉好周廓”的五铢钱当始铸于南...  相似文献   
5.
一枚铜币面值居然有一万?你若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我国古代发行过许多大面值的铜币,如三国时期刘备铸造的“值百五铢”钱,当一百枚五铢钱使用;五代初幽州节度使刘恭仁所铸的“永安一千”钱,当一千枚小钱使用。而我国古代面值最大的铜币,当属西汉末年王莽在位时所铸的“国宝金匮直万”钱。此钱由钱首和钱身两部分组成,钱首为圆形方孔,铸有篆书“国宝金匮”四字,钱身为方形,中间铸有“直万”两字。  相似文献   
6.
李正先生提出李根源所说腾冲核桃园出土汉五铢钱一事,史实不确。针对李正先生的论据,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李根源先生所记符合史实,核桃园五铢钱"确是汉物"。  相似文献   
7.
戎畋松 《收藏》2014,(9):92-93
东汉末年,战乱不已,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商品交易留滞不前。是时盗铸、私铸盛行,尤其是剪凿钱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派生出所谓的“剪边钱”和“挺环钱”。也就是将一枚完整的五铢钱沿文字中分周边凿开,使圆钱部分的文字只剩一半,谓之“剪边钱”或“对文钱”;而另一半文字则留在圆圈上,被称之为“挺环钱”,这样就可以把一枚钱分而为二。  相似文献   
8.
王泰初 《收藏界》2013,(10):73-76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三官,史称"上林三宫",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3年里共铸造"280亿万"(数据出自《汉书》)枚"五铢"钱。根据现有在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发现的西汉"五铢"钱范资料,  相似文献   
9.
西汉五铢钱铸造量问题之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汉五铢钱的铸造量问题,学术界答案不一,关键是因为对《汉书·食货志》中"亿万"的理解存在分歧。实际上,在汉代,"亿"指实数时,是表示"万万"之意,而非"十万"。"亿万"中的"万"是亿后之余数。西汉五铢钱铸造量当为280亿多,而不是2800亿。  相似文献   
10.
王泰初 《收藏》2009,(4):117-117
“大泉五铢”钱是一种不伦不类的钱币。大泉与五铢钱本是两类钱,王莽篡汉后废五铢钱,改铸“小泉直一”“大泉五十”钱,由于“大泉五十”为虚值大额货币、引发了盗铸蜂起,“大泉五铢”钱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