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红与黑》为例,深刻剖析了法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司汤达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技巧,力求深层次地探究司汤达现实主义心理分相反的深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奠基作品。小说基本情节取自1827年《法庭公报》贝尔德情杀案件的素材。最初标题《于连》,校印期间定为《红与黑》,并加副题“1830年纪事”。《红与黑》围绕主人公于连在维利埃尔小城、贝藏松社学院、巴黎上流社会三个生活场景的个人奋斗经历和爱情悲剧,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期广阔的社会风貌,抨击了贵族的专  相似文献   
3.
醉红土     
《网球天地》2008,(5):56-65
没有什么比罗兰·加洛斯的红色更让人如痴如醉了。这里是网球运动员梦想中的圣地,更是球迷们顶礼膜拜的殿堂。红色的温存,飞溅的艳土,迷人的浅笑,铁血的柔情,这是似乎与生俱来就是浪漫的,尽管她时不时也会透露出狰狞的血腥残酷。  相似文献   
4.
那天打开电视机,"青歌赛"正在播出。我知道这是央视的名牌节目,推出过彭丽媛、宋祖英、关牧村、韦唯、毛阿敏、谭晶等一批歌星,自然期待着一饱耳福。谁知道等了半天,只有王立群教授在滔滔不绝地点评。平心而论,王教授的知识是渊博的,但我有点不太耐烦,就像鲁迅童年时看社戏,一心盼着铁头武生登台,受不了老生的慢条斯理。前几天报上有篇关于"青歌赛"的报道,题目是《观众想听歌,教授爱讲课》,可谓与我的感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小萱姐姐:班主任非常信任我,让我当班长,我也很想把班级管好。每当同学违纪时,我都会严厉训斥。课下我也板着面孔,不和他们谈笑。有几位好友因我的"铁面无私"离我而去,男生还给我取了个外号叫"灭绝师太",他们既怕我同时又孤立我。我也想和他们开心地说笑,可又怕因此失去威信。真累,这样的班长还要不要当?(桐城玉瑶)  相似文献   
6.
司汤达的《论<红与黑>》,对《红与黑》这部作品进行了具体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小说的写作初衷和主题,论述了于连、德·瑞那夫人及木尔小姐等主要人物形象,阐述了小说的原形,并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小说艺术上独特之处,揭示了小说现实主义性质。论文对《红与黑》所作的具体介绍和分析,对现实义创作方法和文艺观所作的进一步地具体而生动地阐述,使其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怎样评价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形象,历来众说纷纭。在我看来,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想靠个人奋斗出人头地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艺术典型,既“红”又“黑”的人物。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上,于连有时痛恨专制政体,反抗复辟势力,有时又向统治阶级妥协,甚至充当敌对阶级的帮凶。这种矛盾复杂的思想性格符合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也是于连形象典型性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以《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著作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将来离世后,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的话: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他甚至在自己的《自恋回忆录》中,为墓碑上的文字顺序做了明确的安排,并且直言“请不要在我的墓碑上添加其他任何肮脏的描写和平庸不堪的赞美……”。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本义是自由。对儿童探究、游戏的天性,哲学、艺术的创造性以及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我们认识仍然很不到位,发现很不够。对儿童的可爱和伟大,我们仍是有着多种不解和误解。这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儿童观,站到儿童立场上去,否则,教育注定在陈旧、落后的圈子里徘徊,在徘徊中倒退,在倒退中最终失败。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0.
汪晓勤 《中学教研》2003,(12):43-45
英国数学史家J.Fauvel曾总结出数学史对数学教学的约20条作用,其中有: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不那么可怕、因为知道并非只有他们自己有困难而感到欣慰、改变学生的数学观。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将J.Fauvel所讲的数学史仅仅局限于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