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文惇 《集邮博览》2001,(11):31-31
碑,《说》注解“竖石也。从石,卑声。”王筠句读:“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说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碑,汉以后之语也。”也就是说“碑”字出现于汉代。秦始建时喜好刻石论功,遂成碑,并大开立碑之风气。东汉以后,其用途越来越广泛,有碑颂、碑记,还有墓碑,用以纪事颂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规格。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村东北有一方唐代墓碑,形制巨大厚重,碑首雕有精致的蟠龙、佛像等,碑座为雕工朴拙、庄严威仪的赑屃,碑文记载了墓主人平真客生平、家族传承、为官经历、改窆立碑等内容。但由于历史年代较远,加之后来保护不善,碑文从清朝后期已经漫漶不清。本文查阅现存文献史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碑文内容进行了还原整理,对平真客的生平及历仕情况、谱系与家世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梳理,对立碑时间与碑文作者进行了谨慎客观的推断,对涉及到的刘允济、卢赤松、卢世矩、裴玄本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力图找出相关的历史信息。从目前研究结果看,碑文内容既可与现存史料相互印证,又可补史之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称得上是一件集历史、书法、艺术于一身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面壁思过     
秋雁横掠,过而无痕,它们尾后的秋景,凋敝的,喧嚷的,都在匆匆飞翔过后忘却。那些难忍别离的,冲破阴云的记忆,也随之呼啸而过,消弭不见。人亦如斯,总是不间断地行走不曾驻留,渐渐朽蚀了自己的重量。何不停下来面壁思过,将心灵寄托在轻巧的舟中,驶向邈远旷达的另一个境界。行走在文人的墓碑间,中国文人的灵魂在这里集会。面对这一块块苍老的墓碑,我感到胸腔里滋长  相似文献   
4.
当我把外婆房里的红木柜从门口搬出来时,由于重心不稳,木柜一下子磕在了门框上,木柜下面的一个抽屉便跌落了出来。我一惊匆忙侧过身低头看去,却看到满地滚落的旧铅笔和泛黄的画纸。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26日到5月13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跨越海峡,率团访问大陆。面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央视新闻频道、一套、国际频道、九套都及时跟踪,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其中让观众记忆犹新的还是这样一些镜头:连战在黄土高原面对59年不曾祭拜的祖母墓,情感也难以自抑。记得他轻抚墓碑、端详墓碑的眼神;记得他轻擦眼角、紧抿嘴唇的“小动作”;更记得他在黄土地上一步三回头的不舍……这些深深打动观众的都是——电视新闻细节。  相似文献   
6.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保山市发现了南诏、大理国到元代时期火葬墓碑,墓碑内容证明,阿吒力教在保山市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影响了保山市的历史文化以及今天的民俗。了解这些墓碑的内容,对滇西古代社会研究特别是古代宗教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周恩来、邓颖超是一代伟人,两位楷模。他们的丰功伟绩、高尚品格,举世公认。不仅如此,他们还倡导了一场移风易俗的丧葬革命。他们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立下墓碑.但是,他们的高风亮节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内江市档案馆珍藏有一幅《曾达一墓碑拓片》,是笔者1986年在沱江乡梁坝村曾达一墓碑所拓。当时该墓碑和石刻文字完好,所以拓片字口清晰,文字无损,是曾达一墓碑的唯一拓片和初拓本,具有很高的档案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被列为馆藏珍品。2009年内江市档案局、内江电视台联合拍制《档案锁春秋,兰台丰硕果》专题记录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