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王船山不仅是儒学思想家 ,也应当被视为宋代以来道学运动中人 ,只是他的思想形态属于道学中张载的一派 ,并与朱子有着复杂的继承关系。同时 ,船山又代表了不同于明代理学而代表了清代儒学新的学术思想的观点。在总体上 ,船山的思想方向和反思活动 ,是以“文化的反省”与“正统的重建”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词起源于唐五代,两宋时发展到巅峰,元明时衰落。而到了清代,又再度复兴,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开拓和创新,词人以及词作的数量均位居历史最高。据不完全统计,清代顺治、康熙两朝,词人已达2105人,词作53400余首,仅此即已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3.
清初四川苦遭兵祸、瘟疫,人烟稀少。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数以万计福建人携老扶幼,举家迁入四川,他们对垦复四川,开发天府之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改变了全国的人口结构,使四川成为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区之一;促进了两省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仍然产生着互动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郝浴为清初享有盛誉的著名官员。因受到吴三桂的栽害,被迁流至铁岭,在辽宁寓居达22年之久。郝浴开创的银冈书院作为一种较为自由的教育形式的书院制度,首次出现于东北大地。  相似文献   
5.
商洛"下户人"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兵劫之后,清初康、乾年间在"招垦"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东南客籍流民将商洛作为自已家族心目中理想的迁居之地,历史上民间流传的"湖广填陕西"的说法由此可窥全豹.本史根据地方志资料和迄今仍然保留于商洛各地移民先祖们的墓碑铭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下户人"当年的移民史实,旨在考察明、清交替之际,地方经济和社会恢复与发展的历史与轨迹,及民俗文化中的地缘结构因素的变动、异化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以及封建理学对于思想界的扼杀,他们将学术探讨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唯心主义理学。他们的思想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国家、民族、法制、教育、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启迪人们去思考和探索改革时弊的途径,并且形成了与前代迥异的新思想、新学风。  相似文献   
7.
从钱谦益到陈寅恪:古典诗歌解释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来受到当代人注目的陈寅恪的诗史互证方法,关联到从清初到现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古典诗歌解释系统,这个解释系统萌芽于宋代的杜诗解释学,在中国学批评中,则属于“情志批评”。  相似文献   
8.
孙浩 《文化学刊》2023,(2):224-227
《幽梦影》是清人张潮所著的清言小品文集,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文与时人评论并行刊刻,展现了清初名士的风采与情趣。书中生活情趣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有读书之趣、游赏之趣等,典型体现了清初名士不同于前代的生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过日集》二十卷是清初诗人曾灿历经十年磨砺编成的大型诗选,收录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十八年间佳作名篇,选入各地诗人1500余家,诗8200余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诗坛之“天下大势”。文章从编辑体例、编选原则、征诗与刻资三方面探讨其编选,以期呈现清初诗坛的深层景观。  相似文献   
10.
清初张潮的杜诗接受独具个性,其《海棠上杜工部书》为海棠鸣不平,《饮中八仙令》以杜诗为佐酒之令,《集杜梅花诗》则集杜诗专咏梅花,皆明显表现出玩杜以遣意的倾向,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及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