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8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搭几座便民桥 这二三十年间,表面上我变了,从学物理的学生成了党报记,又成了记的领导,人亦渐老了。但内心、性格自觉没有变,眷恋一种东西,还是如初地眷恋。比如二三十年前街头的便民店,现在早已被现代连锁店取代,可“便民”二字却印烙在我的灵魂里。这不完全因为我下班后又融入了普通百姓的人流,而绝对是我从骨子里认为一些优秀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污染环境罪的各争议问题均可回归到保护法益层面。以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为基本立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为环境法益和人类法益,其中环境法益是基本法益,而人类法益为加重保护的法益。环境法益实质为环境生态利益,其包括环境生态功能利益与环境承载力。对于环境生态功能利益而言,污染环境罪为实害结果犯;但对于环境承载力而言,污染环境罪是具体危险结果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校外兼职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基于对该群体的基本信息、兼职意向、兼职维权三项内容的数据分析,指出应正确看待大学生校外兼职,给予其积极引导,明确其法律身份,通过多样化方式保障校外兼职大学生应有的劳动权益,从而促进该群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都有保护法益的目的,二者属于不同的法益保护模式。行为无价值论不仅难以解决行为无价与结果无价双重判断的层级界定问题,还可能导致重复评价,因而存有缺陷。相较而言,结果无价值论则是在犯罪构成三阶层体系下,准确厘清了不法与责任的关系。通过对不法圈的合理划定,充分确保了刑法的指引功用的发挥,更能够周延地保护法益,具备合理性。由此,结果无价值论应当是法益保护方法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治理主体作用于治理对象时,展现出具有制度化、科学化、民主性和标准化等现代性特征的行为素质。而基于大学生劳动权益内部保障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人关系不清晰等原因,构建以大学治理体系自身为依托的具备安全普及教育、信息跟踪、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基本功能的大学生劳动权益内部保障体系对于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个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运行由校团委、学生处、各院系、学生会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和治理共同体,从而有效保障从事兼职的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实现大学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消费权益保护法》现在已经颁布实施10年了,而我们消费所面临的消费权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消费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而我们消费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知情权的保护,消费如果自己应该知道的信息没有及时知道的话,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消费决定,在不知觉中自己的权益就受到了损害,所以知情权益的保护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笔者不赞同典权是权利乃至担保物权、用益物权或特种物权的观点,主张其不过是一种交叉、混合的契约关系罢了。因为从典权产生的基础或原因上看,"物权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其中哪一种学说,皆因其只重一点、不及其余,特别是不探究典权产生与发动的法律基础与事实,因而难免片面,不能自圆其说。在我国民法不承认物权行为之独立性与无因性的情况下,现行《物权法》不明示典权规范及其性质或许有典权并非权利及物权的考虑。  相似文献   
9.
环境司法作为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环境法运用于对环境案件的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律活动,是环境法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环境权益的特殊性,环境立法采取了公法与私法的双重保护机制,法律在赋予公民个人以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环境行政管理机关以相当广泛的权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境行政机关对于公民个人环境权益的处理决定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案例,讨论建立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早年诵读儒家经典,后入释门研习佛学,于佛法有成时又撰《四书蕅益解》,以佛释儒。其中的《中庸直指》透显出蕅益对《中庸》一书的独特见解。他以佛教天台宗"性具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天命之谓性"的"性"兼具善恶,由此而来的"道"有仁与不仁之分,故"修道之谓教"显得格外重要。而修教的法门是"慎独",目的是让"性"中本有的"诚"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