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4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86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祁山古道北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或稠泥河,后折西南顺西汉水至礼县长道镇;阳溪支道北起洛门,南经渭河支流大南河,西汉水支流固城河或崖城河南下至礼县。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43):98-98
由于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先生发明的普洱茶“渥堆技术”将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从山间的茶马古道升级为现代的高速公路。从此,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质量稳定、保健功能提高的阶段,吴放英先生成为了有卓越贡献的划时代的历史人物,因此,吴放英先生的遗作《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亲制茶品》绝版纪念套茶也成为普洱茶藏家争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两部并不很起眼的纪录片和意料之外的票房,何以引起业界纷纷关注?  相似文献   
4.
茶船古道是发端于明末清初,为输出梧州六堡茶而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这条水上运输通道以茶叶为媒介,以船为主要载体,以上万公里的航运线路为纽带,在数百年间不断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这条运输线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内及外、由境内向境外逐步展开的递进模式,它在发展的高峰期与东南亚地区的大开发,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华工“下南洋”的风潮相伴相生,深深影响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消费需求。对茶船古道进行挖掘和研究,对于多视角多层面地了解中国对外文化交往和发展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汉王朝为经略西南夷地区,以蜀郡焚道(宜宾)为据点,由此开凿"五尺道"、"南夷道"南下入滇,为秦、汉王朝在西南民族地区推行中央集权起到积极作用.川滇古道,历代相沿,成为中原王朝开发西南边疆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明清以来陕西商帮的兴起归结为陕西商人对封建中央政府“食盐开中”“茶马交易”“边布开中”等经济政策的有效利用,并以此而论述了陕西商帮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等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它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自古以来相交往、融合的走廊,是一条中国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老驿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西南古道的民间性质入手,梳理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们关注的西南地区的民间交通和商业贸易往来。虽然西南古道难于上青天,但由于各地的优势不同,互补性很强,商品贸易仍然有利可图,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总得进行相应的贸易交流,所以一直存在相当规模的民间贸易,并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一方面使得每个地区、每个社会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了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和智慧,使得人们都能改进各自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借民间商贸交流这一相对来说更合理、更公平,而且也更含有感情因素的活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更为人性化的、更普遍的、更有弹性的空间,从而相互包容和吸收,达成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9.
骑龙山古道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平乐镇东约1公里的骑龙山上。古道沿着骑龙山脉的山脊蜿蜒延伸,一直通往雅安。2005年6月23日至7月2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取得了重大收获。调查表明,古道保存情况不太理想,有些道段基本被毁,但有些路段还是保存很好,整体来看还是具有连续性。通过试掘,共清理出汉、宋、明、清四个时期的道路遗迹,出土了各类唐、宋、明、清时期瓷片(基本为邛窑产品)以及汉代和清代钱币等重要文物。汉晋时期的西南丝绸之路是一条从成都出发,经云南、缅甸通往印度、中亚直至西欧的商道,即《史记》所载的"蜀,身毒国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量中外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它的路线问题。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文献史籍的角度进行梳理,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也对其进行过实地考察,但都只能大概的指出是途经"邛崃"。此次调查与试掘是从考古学角度证实了这条道路的实际存在和具体途径路段,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古代西南丝绸之路途经了平乐骑龙山古道。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平乐镇骑龙山古道应该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滇藏茶马古道上各民族经济交往是基础,文化交流是关键,社会交融是目标。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多民族在经济交往中要共建利益共同体,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创文化共同体,在社会交融中要共构命运共同体,这是滇藏茶马古道留给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