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正 《寻根》2001,(5):49-51
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的信中说,“木瓜之役,倏忽匝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55中说了一个大概。1909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课,“到了冬天,学校里忽然起了一个风潮,原因由于监督易人:衡山先生(引按:即沈钧儒)被选为咨议局副议长了,继任是一位以道学自命的夏震武,我们名之日‘夏木瓜’。到校的一天,他要我陪同谒圣,我拒绝了,说  相似文献   
2.
李健 《寻根》2014,(6):49-52
<正>1912年,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聘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在社会教育司任佥事,具体工作是负责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馆、美术馆及美术展览会事项。在1912~1915年的《鲁迅日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时间与鲁迅交往的朋友主要有许寿裳、齐寿山、钱稻孙、杨莘耜等教育部的同事。大家年纪相仿,学历相当,情趣相投,经常三五成群一起逛琉璃厂,访旧书碑帖,品茗清谈,小酌聚餐,观剧译  相似文献   
3.
每年鲁迅的诞辰或祭日,海内外会举办活动纪念鲁迅先生。对于短期内了解鲁迅而言,首推就是其传记了。在众多传记中,莫过如许寿裳先生的《鲁迅传》。连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也是推崇备至,她说:“许先生能在沉痛中淘净出一些真实的材料,为我们辈后生小子所不知不见,值得珍贵,而也给热心研究这一时代一个文化巨人的一点真相。就是吉光片羽,也弥足珍视了。除了许先生,我们还能找到第二个肯如此写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4.
王飞 《湖北档案》2011,(3):38-40
许寿裳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早年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秋,许寿裳考取了浙江省官费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同年4月来此学习的鲁迅相识并成为好友.1903年4月,鲁迅把自己剪发的小照赠给了同学许寿裳,后来又补题旧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许寿裳以及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最后探析许寿裳的贡献对于后代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树伟 《辽宁教育》2013,(6X):86-87
<正>国内蔡元培故居有三处,一是现在的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二是上海华山路303弄16号,三是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前者是蔡氏老宅,蔡元培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后两处是蔡元培租住过的地方。这个不起眼的事实隐藏着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文采庄严百世师,白头犹是一婴儿。平生历尽风波恶,独抱天真妩媚姿。 这首诗,是许寿裳先生的知友谢似颜为悼念先生写的四首挽诗之一。我认为很贴切,很亲和,活脱脱画出一位谦和慈祥、率直纯真的长者之风。世上不乏专业上有成就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孔另境(1904-1972)毕生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出版、教学等工作,解放初期在上海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为出版界最早的会员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文自学指导》2011,(3):F0002-F0002
鲁迅1932年书赠台静农的七律《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鲁迅曾将此诗书赠许寿裳、山本初枝等中外友人,但均系条幅。鲁迅诗作的横幅极少见,《鲁迅日记》1932年12月9日记云:“为静农写一横幅”,时在该年冬,正是指此诗幅。此诗幅初刊2001年11月香港翰墨轩出版公司版《台静农法书集》(二),为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在内地首次刊发彩色制版的此诗幅。  相似文献   
10.
1927年1月18日下午,从厦门乘苏州轮的鲁迅抵达广州,第二天在许寿裳和许广平帮助下移入中山大学。但很遗憾,“四·一五”事件后不久,鲁迅选择辞职,而中山大学最终也在6月6日经数次挽留无效后,同意鲁迅辞职。此后鲁迅虽然身在广州,但身份上和中山大学已经毫无瓜葛了。鲁迅在广州和中山大学的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