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在抗战期间日伪沦陷区的表现,历来存在不同的声音,如葛胜华在《鲁迅的三位酒友》一文中认为他在抗战期间,出版了《辛巳文录》,是为日伪“粉饰太平”,有媚日之嫌.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沈兼士除了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职务.从北平沦陷的翌日起,他即辞去后一职务,不再去故宫博物院了.敌伪当时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治安维持会”,分管文教的汉奸周养庵是其老友,他特意来拜访沈兼士,希望他继续担任文献馆馆长一职,而且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但沈兼士拍案拒绝,愤怒地把他轰出去了,表示宁可饿死也不为日本人做事.辞去此项工作,他的工资仅剩下辅仁大学一处了.沈兼士家丁多,儿子沈观患肺结核,经济十分困难.当时物价飞涨,不久长女沈萃、次女沈泰不得不辍学,沈观不久也死了,不得已只有托北平图书馆馆长赵万里,把家里的一部分藏书卖给北平图书馆.读书人卖书,实属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2.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2,(2):109-115
少好读史,《史记》为读史第一种。中学时代,谢国捷老师命读前四史,并告以读《史记》当先读《自序》,得其大要,然後读纪、传、书、表。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受业於新会陈援庵老师,又命读《史记》,并告以先读《自序》,  相似文献   
3.
周一良八岁入塾,习经、史、子、集,后学日文、英文。1930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姜莹  张刚 《科学中国人》2007,(12):58-63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一座以官邸为校舍的大学:清朝的涛贝勒府,书香四溢,古旧厚实的四合院将学生与车水马龙的喧嚣阻隔;一座只有27年校史的大学,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胶片;一部代表中国后科举时代大学教育缩影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浓墨重彩的一笔;虽未及"而立",却是特色办学、培育精英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高校的办学特色,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在近现代高校职能演进的发展史上,一流大学均是在不断吸收与借鉴外来高等教育中的合理成分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尽管辅仁大学(北京)是一所教会学校,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相似文献   
6.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0):F0002-F0002,I0001-I0002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始建于1932年,时称北平辅仁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2年改称北京市第六女子中学,1968年起男女生兼收,启用现校名。  相似文献   
7.
陈智超先生编辑的《陈垣全集》,网罗陈垣生平著述,内容繁富,嘉惠学界。然而囿于见闻,尚有可补之处。其中《说满汉之界》一文内容有阙失,兹据原刊加以补全,以成完璧;另辑补佚文3篇:《北京保安产科医院序》《〈毛革杂志〉缘起》《辅仁大学欢迎田枢机大会致词》。  相似文献   
8.
启功的性情     
王祖远 《武当》2013,(10):58-58
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生于乱世,坎坷半生,却享有93岁高寿。启功把一个人的自我成败,从小悲中解脱出来,具有幽默豁达的处世态度,宽容待人的为人风格,超脱生死的心理修养,这是他得享高寿的主要原因。启功不满一岁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辅仁中学和辅仁大学任教时,由于没有文凭,曾两次被校方辞退,但他从不气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没有文凭的大学教授。1958年又被打成“右派”,停止授课,降两级工资。有一位先生,当年批判“右派”时批启功非常积极,后来见到启功,觉得很不好意思。启功反而安慰他说:“那个时候好比在演戏,让你唱诸葛亮,让我唱马谡,戏唱完啦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9.
朱师辙这个名字,对于当代大部分学者来说,也许并非耳熟能详,但在民国及解放初期,他却是一位颇有名声的经史小学及诗词家。曾任清史馆协修,先后受聘中国大学、辅文大学、华西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治学侧重经学,以精于训诂校勘而著名,著作丰硕。晚年定居杭州,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倍受毛泽东、陈毅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怀,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学者。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朱师辙的了解与研究甚少,陆键东所撰《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中对朱氏生平虽略有述及,却因缺乏资料而难于确切与全面。笔者从浙江图书馆收藏的朱师辙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大学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凡是办学卓有成效的著名大学背后都有一位或多位伟大的校长,曾经在那里呕心沥血,陈垣(1880-1971)先生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大学校长中的一位。他从事教育活动70年,先后做过蒙馆、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特别是他把自己一生的黄金时代都投入到了辅仁大学的创办之中,并担任校长达25年(1927-1952),经历了辅仁大学的创建、发展、鼎盛、结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