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好莱坞无厘头喜剧电影常常因为它的无意义———精神仪式的式微和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转变———受到批评。但是人们没有看到,正是这个“无”给它带来自由和灵感,造就了“有”的生成———狂欢书写的创造力,具体体现在“广场语言、狂欢场景、虚实狂欢”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粉丝聚集于网络虚拟社区已成为一种时尚景观。粉丝以偶像文本为元代码,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再编码等来制造风尚,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网络粉丝亚文化。不过,粉丝文化又被迅速卷入到文化与经济合谋的陷阱,成为消费主义狂欢的噱头。  相似文献   
3.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4.
网络恶搞是一种产生于娱乐消费时代,依托于现代电子传媒技术进行制作、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以娱乐大众的新型创作形式。大学校园网络恶搞具有"无父"的解构性和全民参与的集群性特点,是人性自由、解放的进步,但也不可忽视地存在消解文化、流于肤浅的趋势,需要我们审慎关注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拟态狂欢:消费时代电视体育传播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军 《体育学刊》2011,18(1):30-35
以"拟态环境"和"狂欢"视角提出和分析了"拟态狂欢"概念的内涵,解析了当下电视体育传播的机理及具体措施。研究认为:电视体育是基于现代生活与商业利益的被动型拟态狂欢;电视体育所遵循的传播理念是快乐原则;电视体育奇观化的音像表达的目的是感官刺激;为了拟态狂欢效果,电视体育制作流程并不轻松。最后在符号学和批判学派理论的观照下对电视体育传播的这一范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鹿鼎记》不同于作者以往的武侠小说,呈现和建构了一个"非武侠"的世界。作者使用宏大叙事与大话文学的内在张力,体现对政治/权威的反讽,并通过"非武非侠"对经典"武侠"叙事的消解,体现对正统文化的解构,呈现出狂欢化叙事与文本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开辟了研究文学艺术的一个新视角。随着消费经济的逐渐发展,许多大众娱乐也都蒙上了"狂欢"的面纱。其中,昆汀塔兰蒂诺的电影,常被评论者赋予"叙事狂欢"的标签。本文试图从影像的狂欢、结构的狂欢、大众参与的狂欢三方面对昆汀电影中体现的"狂欢化"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Montem, a triennial customary march by Eton scholars, consolidated into a public expression of patrician social identity under the patronage of the monarchy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his analysis of Montem’s history traces its development from a boy-led pageant of misrule to a public performance of elite patriotism. The custom, which attracted national attention, sheds new light on boy governance and self-fashioning in the period’s elite school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study of Montem disrupts the standard historiographical narrative of anarchy and violence in the great schools and suggests that boy culture was more complex than previous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诗歌解构了传统的诗歌体,取消了传统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无体裁写作”,通过对叙述、戏仿和超本的大胆尝试建构了新的诗歌体样式。第三代诗歌的体狂欢标志着现代新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住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