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义德的东方学研究带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化启示。他的理论洞见对当前有关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东方文化应确立自己正确的文化身份,这样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全球文化的共建中去。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主要着眼于宗主国与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本文将翻译行为放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角下,分别从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两种不同的文本转化方向,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背后的源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争斗及运作,目的在于呼吁人们重视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建立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理想追求,应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尊重,互为补充,以达到人类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人是多面性和复杂化的异样存在。不同的地缘性存在、文化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及其不同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本权力上的不同,使得双方的交往互动表现出建构或被建构、殖民或被殖民、主导或被主导的权力话语或文化霸权特征,教育亦如是。在既有的教育生活世界中,我国教育领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和政府与学校三重基本关系之间也存在着想象与控制。可以以师生关系为范例阐明两相关系的基本样态、合理抉择及其和谐关系构建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经过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以后。西方文化中一切假想的“中心”意识和等级观念均被打破。在这新的多元共生之格局下。后殖民主义异军突起,但当今西方学术理论界对之有很大争议,有必要进行认真梳理。以推进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在《黑暗之心》里虽然揭露了殖民主义对非洲和土著黑人的压迫和剥削,但是非洲在他的笔下是一块危险,神秘,荒芜的土地;非洲人是原始,野蛮,迷信的人群。康拉德的描写符合了西方对非洲的一贯表述,体现了康拉德的欧洲中心主义观念以及身为欧洲人的优越感。非洲在《黑暗之心》里被东方化,成为欧洲构建自己身份的他者。  相似文献   
6.
<南京的基督>创作于芥川的中国旅行之前,它基本上不存在<中国游记>似的赤裸裸的东方主义话语,而且整体上弥漫着浪漫传奇的异国情调,但是其中隐蔽的二元对立模式是不容忽视的.它包括蒙昧者与启蒙者的对立、梦幻者与清醒者的对立、传统与现在的对立.这样,近现代中国形象和宋金花形象就被他者化了.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雪花和秘密的扇子》自2005年在美国出版后,就受到了美国文化界的欢迎和追捧,并赢得了无数奖项。小说取材于湖南的“女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世纪湖南江永县的老同故事,表达了女性之间的友谊。为了迎合西方人的1:7味,作品大肆渲染中国社会神秘奇异的色欲文化,呈现了玄乎诡异的东方传统习俗和中国人的迷信愚昧,是一部东方主义色彩浓烈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key ways in which ideas such as ‘tradition’, ‘authenticity’, and ‘history’ are deployed in discourses around Asian martial arts. First introducing how such concepts are used in national contexts such as Korea and elsewhere in East Asia it then examines the case of a dispute between two English language writers on martial arts. It examines these different cases to illustrate the ways that ‘tradition’, ‘authenticity’, and ‘history’ can be deployed for different ideological ends, from nationalism to personal self-advancement,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 doing so, the paper theorizes the consequences of antagonisms that have recently arisen between common beliefs about certain Asian martial arts and historical studies that challenge such beliefs. It concludes that the discursive status of ‘history’ is not fixed or permanent, but varies depending on context. This is the case to such an extent that the status of ‘history’ can be said to have changed decisively. Ultimately, the paper argues for the value of rigorous scholarship even when it runs counter to cultural beliefs, and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scholarship for showing the ways in which martial arts history matters in more contexts and registers than martial arts alone.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某些问题。如何重新认识传统,找到传统与现代观念上的“接口”是中国当代设计实现突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