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双捋手 接起势(动作要领、要点见本刊2004年第3期第13页),身体右转45度,向前进右步,成右弓步,双臂向右上伸直,掌心向外,目视双掌(图1)。然后双手由上往腰腹部掠带,两掌心向下,上体后坐,左腿曲膝下蹲,右腿微曲成虚步,目视右前方(图2)。 二、坐步双撞  相似文献   
2.
潘世春 《武当》2014,(11):34-35
二十九、进步双劈掌(顺风扶柳)提左脚,脚尖外摆,于前进一步的同时,双拳变掌向前劈落,右脚随即上一步至左脚前呈并步,左右腿略微屈曲的同时,双掌自前继续向体左侧后带,右掌心向上,左掌心朝下;目随掌动。(图35、36)动作要点:两脚上步与双掌运行要同时进行,不可脱节,双掌运行要走弧形线。  相似文献   
3.
<正>一、上步起跳时机掌握不好,起跳时间不合适1.原因分析身体协调性差,人与球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好,表现为上步非早即晚;学生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怕助跑起跳来不及,而急于上步扣球,影响了扣球效果。  相似文献   
4.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6):16-16
一、进步抡肘 接起势(同第一趟,见本刊2004年第3期13页),身体左转90度,左足向左进半步,面向左方,右拳变掌向左方劈出,此时左拳也变掌抡于右肘部(图1)。然后右足提起向前进一步,左足随之上一步,成马步。上步同时曲右臂收于右腰间,左臂伸直,左手向前亮掌于正前方,成左进步掌姿势。目视左前方。  相似文献   
5.
唐俊文 《武当》2015,(2):37-39
(接上期)25、左抄刺右双带削双刀尖相合向左上抄刺,左转体90度,左脚呈虚步,目视双刀尖(见图85)。用手腕转动双刀,朝右下带削,双臂放直的同时,右脚上步呈虚步,目视双刀尖(见图86)。含胸弯腰,稍收右脚,左刀横于身前,刀刃在前,目视左刀(见图87)。  相似文献   
6.
王炳生 《武当》2015,(2):10-12
(接上期)6、插步拦拿扎枪(1)略微右转体,右脚向左脚后插步的同时,右手抽把于右腰侧上翻,左手持枪外扣拦枪,目视枪尖(图12)。(2)略微左转体,左脚向前上步呈半马步的同时,右手握把下翻,左手持枪内扣拿枪,目视枪尖(图13)。(3)重心前移呈左弓步,右手推把向前扎枪,目视枪尖(图14)。7、跳步拦拿扎  相似文献   
7.
掷标枪技术是助跑引枪交叉步接最后用力来完成的运动项目,也属于速度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瞬间动作。因此,标枪项目的专项能力训练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一、单臂投轻器械主要用来发展手臂鞭打动作速率,同时对掌握和改进鞭打技术及完整的投掷步有很大作用。方法同投掷标枪技术一样,可原地投、上步投、短距离的助跑投,对投掷墙或投掷网,投远都可。器械:垒球、胶球、鞭子、柳条、轻标枪等。二、单臂投重器械主要发展专门投掷力量,并有利于掌握大肌肉群先发动用力的技术,训练方法同上。器械:小铅球、重标枪等。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状况: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给直接答案多,分析理解过程少。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作如下探讨: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在现有的逻辑思维水准下,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方法及练习的手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尽快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10.
赵宝安 《武当》2014,(11):47-49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这是练五行通背拳的人士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归到一个“打”字上。五行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之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性。在散手或搏击中,出手时要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之小手法。它主要是直线攻击,要遵循“守中打中”的法则,“出手不离面,落手劈三山(穴位)”,先把对手打蒙,然后再以快取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