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878篇
科学研究   30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阶层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及为什么和怎样实现新阶层政治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对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新阶层的命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阶级概念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从阶层的角度揭示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揭示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对立。这两方面是统一的 ,任何撇开其中一方而强调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实践中,集体教育的方法多停留于教育者单方面对学生的施教,而忽略了学生集体本身这种强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的“到中间去”,是指学生犯错时,将犯错的学生推向学生集体中间并接受同学集体教育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集体本身的强大力量,让所有学生在教育的参与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古老的方法在今天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在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中,仍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土情     
在北京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社稷坛,坛顶为方形坛面,中心和四方将坛面分成5个部分,各铺盖着一种象征着中国各方土地颜色的土,这就是名的五色土:中间为黄色,北方为黑色,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过去皇帝就是在这里供奉拜祭中国四面八方的土地神,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富民强。这祭坛告诉我们,中国南方多红土。位于祖国西南的云南省到处可见红色的土壤,云南人常用“红土故乡”来形容自己的家园,表现出他们对红土地的眷恋。  相似文献   
6.
李淮 《中国钓鱼》2001,(5):32-32
此类钩型在日本是作为海洋捕捞用的。其制造工艺是将钢丝两头磨尖后,中间不切断,直接冲压成型。它的特点是双保险,即在鱼中钩后挣扎时两个钩可同时受力,大大减少了单钩因过分受力而跑鱼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季蒙 《东方文化》2001,(6):120-125
钱钟书先生死了,引发人们很多感想。20世纪80年代学十年,钱氏的声望如日中天,那时候他被视为中国学问最宽博的人。只是到了90年代,钱先生才不再独领风骚了。这是因为像陈寅恪、胡适、周作人等一帮民国时的学人又重新被请出来,相形之下,钱热冷却了不少。我想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简单的,主要因为知识阶层对思想的关切盖过了对单纯艺的关切,90年代的很多青年学人就是转哲的,他们也都是从80年代过来  相似文献   
8.
近代物理学的产生、发展不仅证明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而且表明只有自然辩证法才是指导科学研究的唯一正确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成就有目共睹,用飞速二字来描述应该是允当之辞,而其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信息共享程度低,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等等,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共识。当然,不可否认,这中间有不少问题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比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人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实践与理论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受众接收心理的变化 ,分析研究电视媒介传播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互动价值意义 ,从而期待在我们的电视传播中能够增加更多理性的、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