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起始于明德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由享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博士的父亲吴仲裔先生于1913年创办,是吴健雄博士的母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学校坐落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尾海头第一镇"——浏河镇。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  相似文献   
2.
正淮剧发展历经了百年兴盛。在业界,淮剧素有"根在苏北、花开上海"的论定。正是在上海,早年的江淮小戏逐渐成长壮大,繁茂花开,演变为淮剧。这其中的蓬勃发展,除了众多艺人数代相承的努力、创新和发展,不得不提及顾竹轩所起的推动作用。淮剧,又叫江淮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苏北盐阜(盐城、阜宁)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盛行民俗祭祀活动,又称为做香火,主要是为人祛病消灾、祈求风调雨顺、吉庆丰收等民间迷信活动。做香火的程序是在结束时由僮子们唱"香火戏"。"香火戏"为二人对唱,称为二可子,后来亦有三人同唱,称为三可子。演唱内容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曲调也是民间流行的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等,多为击鼓伴  相似文献   
3.
正上小学时,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家是一座建于明末的大宅子,大门进、后门出,一共住着十几户人家。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张贴着大红春联。外婆常对我说,"春联"是春天向我们发出的请帖。那时的我虽然还不懂对联,但在那爆竹频喧、灯彩并辉的光影里,总能看到她那通红的面影。我断断续续地读着春联上的语句,稍稍领受春意,莫名地被牵引出一种向往春天的情怀!外婆笃信佛教。念经是她的每日必修课。外婆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世界海外华人中,马来西亚马六甲"峇峇(Baba)"族是一支非常奇特的海外华人;"峇峇"是对于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Straits Chinese)的昵称;他们是第一批中国移民的后裔。峇峇族的祖先于明朝时来到马六甲定居,并与本地女子结婚,经过四百余年的漫长过程,峇峇族将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他们独特而又非常有趣的文化系统;他们是吸取了马来文化的华人贵族的后裔;其中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Nyonya)。  相似文献   
5.
肖溪古镇     
<正>肖溪古镇又称唐宋古镇,有近千年历史,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的东北部,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建筑时代各异,故形成了纷繁错杂、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肖溪古镇从南向北酷似一条数百米长的巨船,正扬帆远航。据专家研究,此乃受当地码头文化的影响所致,属罕见的"旱船"式建筑奇观。肖溪古镇保存完整的主要有老街、新街、半边街。老街是其主要街道,始建于明  相似文献   
6.
一、谢槟其人谢槟,字公翼,生卒年月不详,以史料判断,应出生于明万历朝后期,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和清顺治、康熙六六个时期。谢槟自称为洄浀人,谓“其先居郾之洄浀”。洄浀,赵应式《郾城县三河五沟诸水入汝河记》载,“沙河、澧河、溏河三水泛溢,则东入饮马沟,汇为洄浀河,入沱沟、粉沟、红沟,潴于塔桥坡入滚水沟、石界沟而达于西平之洪河,自洪而入汝河,则入淮而东矣。”1这是明嘉靖年间洄浀河的方位和大致流向。清代志书记,“洄浀河,俗名干  相似文献   
7.
正一年前,我校以莆田市教育局提出的"莆仙戏曲进校园"的精神为契机,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强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本文以这次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发掘各种资源,进行开发校本课程。一、利用地方文化特色,编写系统的校本教材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戏剧,有着自身  相似文献   
8.
《报林求索》2012,(10):39-39
<正>2012年8月,宿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宿迁"酒都"之名来之不易,但属实至名归。评审专家指出,评选"白酒之都"有很多考核指标,最为重要的是该地酿酒历史是否悠久、独特的环境是否适宜酿酒,而宿迁均具备明显优势;其次为规模,而洋河现在的规模很大,在行业内排名第一,首当其冲;第三是白酒企业对地方的贡献,至今年7月份洋河税收已超过40个亿,占宿迁财政收入的1/5,对地方经济贡献巨大。诸如所述,宿迁荣为白酒之都,当之无愧。唯一拥有两大中国名酒的产区洋河、双沟所在的宿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在这不平凡的65年里,首都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的心脏,也随着新中国发展的脚步,经历了从皇家前院到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的华丽转身。一、历史上的"封闭庭院"天安门广场整个建筑群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广场最北端是天安门,明代称为"承天门",寓"奉天承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