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换算     
黄孩儿 《阅读》2008,(11):11-12
我有一个朋友.13岁,正是花季的年龄,不幸双目失明.后来他父亲送他去了一所盲校,没想到,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毕竟有13年的时间他曾亲眼看到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天空如何蔚蓝。他更知道爸爸、妈妈的笑脸。很多盲童都说,假如能让他们知道其中一件,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他懂得了满足,  相似文献   
2.
范宁 《钓鱼》2009,(18):6-8
2009年8月28~30日,应日本GAMAKATSU钓具株式会社的邀请,编辑部桑世泽主任和我代表《钓鱼》杂志社“钓具测评”小组成员来到了深圳,与当地的两位大师级垂钓高手(何蔚蓝、习春江)一起共同参加了为该公司一款新型鲤竿做测评、试验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浮力”?     
尚立和 《垂钓》2005,5(5):54-55
下面的来稿还是关于“剩余浮力”的讨论的。自从本刊登出何蔚蓝先生、陈燕曾先生、李歌先生等的关于“剩余浮力”和“空心尾与实心尾浮标”讨论的文章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广大普通钓鱼人参与讨论的文章,无论观点对错,都是好文章。所以现将有代表性的文章缩略刊载,各抒己见,供大家讨论辩明。  相似文献   
4.
汤昕东 《垂钓》2007,7(1):19-20
《垂钓》曾做过这样一期独家策划——“小药等于神奇吗?”也许这种问号式的主题刚好点中了大多数人心中的疑惑。有意思的是,本期垂钓罗非专题又涉及到添加剂,笔者决心探个究竟,于是专门拜访了何蔚蓝大师,并向他请教了相关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方吟 《钓鱼》2011,(15):13-13
问:何蔚蓝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采访,我将就读者关心的一些关于浮漂的问题对您进行一个简短的采访。首先请您和我们读者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什么样材质的浮漂?  相似文献   
6.
何蔚蓝 《垂钓》2004,(6):46-49
说到浮标,你会想到谁?台湾“达摩”的许木村和深圳“钓鱼郎”的何蔚蓝肯定是大多数钓鱼人的答案。何蔚蓝先生在最近几年写了一些文章。表达了自己对浮标的独特理解.而他独创的“上迟钝”、“下迟钝”等一些专业术语也开始散见于国内的各大钓鱼媒体。现在我们把何先生关于浮标的理论重新整理并刊发出来。这些文章有的可能已经在其他钓鱼媒体上刊登过,但本着“奇文共欣赏”的原则,我们还是把它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把何先生对浮标理解的核心思想揭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方吟 《钓鱼》2011,(14):6-7
2011年6月25~28日,继山东站后由《钓鱼》杂志主办的“推广钓技到基层”活动在江苏省展开,先后来到仪征、盐城、泗阳、徐州四地,向广大钓友讲授和指导实战钓技。本次钓技推广授课活动的主讲人是会国著名垂钓高手、制漂专家、深圳钓鱼郎公司董事长何蔚蓝和《钓鱼》杂志资深编辑范宁。  相似文献   
8.
何蔚蓝谈标     
汤昕东 《垂钓》2008,(1):41-42
何蔚蓝曾说过:优秀的设计师,能将浮标设计得更功能化、人性化和简易化。正是因为这个理念,才使得钓鱼郎公司系列浮标享誉南北。然而,对于钓鱼人来说,面对各种各样的鱼情,如何选标、用标才是最关键的。换言之,再好的浮标,也要懂得运用才行。  相似文献   
9.
范宁 《钓鱼》2008,(12):7-9
“台钓”(悬坠底钓)传入大陆已近20多年,其先进的垂钓理念影响了我们数以百万计的钓鱼爱好者。一支小小的鱼漂也在这滚滚浪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神奇与神秘”——成为了它最显著的特征!无数的人为它着迷、痴狂,少数的人则因它名利双收。随着垂钓潮流的不断更新,鱼漂的材质和形状更是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般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高岑  王鉴图 《垂钓》2011,(10):82-83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钓鱼赛事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悬坠钓法也被普遍运用在各种竞技比赛中。提到悬坠钓法,不得不提到国内浮标制造专家何蔚蓝先生。何蔚蓝于1995年师从台湾著名钓手萧春平学习悬坠钓鱼技术,对“悬坠”理论中的调标技法研究颇深。8月27日,何蔚蓝悬坠钓法交流会在沈阳北湖渔村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