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李根 《集邮博览》2015,(2):18-19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到11月2日历时52天,人民解放军连克绥中、兴城、义县。10月14日,攻克锦州,10月19日,解放长春。经过辽西围歼战,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共歼敌正规军4个兵团、11个军、66个师,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1949年1月1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为迎接全东北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特发行"纪念东北解放"邮票全套3枚,分别为500元(红)、1500元  相似文献   
2.
1919年4月22日,商务印书馆收到上海商会致函,函中提及美国商会照会上海商会,针对华商印刷所翻印美国课本并销售于中国各地,提出了争议: 华商所办印刷所,有翻印美国课本,销售于上海及中国各埠者,侵夺版权,违犯法律,事实昭然,无可掩饰.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家原在江苏江阴,后来搬到无锡.1937年,我从武进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南京拿到两份教师聘书,然而,还没开学,抗日战争就爆发了.1938年10月,我来到上海,先做家庭教师,后在私立的光明小学找到工作.1939年夏,又到私立的振英模范小学工作.这个小学位于今建国西路襄阳路转角处的花园洋房,校长是位四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她所招聘的教师也都是未婚女性,不想谈婚论嫁似乎是那个年代女教师的共识.1944年,教师们向校方要求涨工资,校方不同意,正巧附近的比华小学在招聘教师,结果我们六个骨干教师都转到比华小学去了.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印刷有很多工序,一份印刷精美的报纸,应该是每个工序都要精美和细致。细节决定成败,印刷工序细分有扫描、组版制作、出片、打样、晒版、印刷等。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印刷管理工作的经验,地  相似文献   
5.
于文 《中国出版》2012,(23):68-71
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1422~1491)是英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2002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民众票选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中,卡克斯顿不仅是出版业的唯一入选者,也是唯一一位以商人身份当选的伟人。[1]1473年他在布鲁日印刷了全球第一本英语印刷书,将英语引入印刷世界;[2]1476年他在伦敦开设了英国第一家印刷所,将英国带入印刷时代。当我们将人物置于时代情境中,深入其出版活动细节,会发现卡克斯顿完美地诠释了时代转型期出版业开拓者的形象,并由此揭示出社会变迁与出版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具有非凡的出版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旧闻·中国     
明年实行废除阴历市政府据中央令转饬书业印刷业遵照1929年8月1日天津版《大公报》十九年日历不准印入阴历一节,已志前报。市政府于昨奉到中央训令,饬即知照当地书业及印刷所—体遵行,市府已转饬公安局三特区注意取缔,原令文云:为令遵事,案准内政部礼字第一○六号咨开,案奉行政院令内开,案奉国民政府第五四三号令开。为令遵事,案据本府文官处签呈,准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函开。据中央宣传部呈称,查旧历未经废止以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印刷博物馆自6月28日至7月28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红色印刷展"。这个红色印刷展的宗旨是:通过18个展板的文字说明和205件展品,使观众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看到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8.
1926年2月15日,农历大年初三,有一份画报从位于上海北四川路851号的印刷小作坊里新鲜问世。在首印出版、批发推销全无着落的情况下,既是编者又是印刷所老板的伍联德(1900—1972年)发动印刷、排版的小伙计们,直接拿着画报到邻近的奥迪安电影院门口叫卖。1年假期间,行人摩肩接踵,影院前更是有钱有闲人的丛集之所。不费什么功夫,画报不但全部卖完,还一箭双雕地口播了画报广  相似文献   
9.
蜘蛛     
正我头一回跟蜘蛛打交道,可一点也不觉得是什么愉快的事。在我生活拮据的童年时代,我独自一人在父亲开的那家小印刷所里干活,当时印刷所濒于倒闭。临时车间设在一个"地窖"之类的房子里,光线还可以。在我们居住的  相似文献   
10.
杨光 《湖北档案》2014,(7):29-31
正1920年4月底的一天,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个隐蔽的柴屋里,以翻译之名闻世的陈望道望着书桌上的一叠书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整整一个月,陈望道足不出户,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可以告慰李大钊的嘱托了。刚刚从英文翻译成汉字的《共产党宣言》被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信笺上,静静地放在书桌的一角。此时年仅29岁的陈望道并不知道,经他翻译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必定要成为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理想的一把开锁钥匙,而围绕这本小册子的旷世传奇,也在这一年的8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共产党宣言》中文译者陈望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