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3篇
教育   54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机趣诗摭谈     
易喜平 《语文知识》2002,(11):32-33
古今小说》中载,郭辉写信回家,忙乱之中却错将一张白纸装入信封,其妻拆开看后,知道是丈夫马虎所致,却并不嗔怪,而是随即在白纸上写下四句诗让信使带回。诗曰:  相似文献   
2.
《古今图书集成》使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秀芝 《图书馆建设》1993,(5):55-56,47
  相似文献   
3.
在建国50周年之际,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为了为共和国庆典添加光彩,隆重推出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使这部大型典籍焕发出现代化青春,本文主要从《古今图书集成》原文电子版的问世,分析了对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影响及在索引上的改进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 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  相似文献   
5.
陈登原及其文献学论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陈登原生平及其文献学论著——《薛氏旧五代史之冥求》、《天一阁藏书考》和《古今典籍聚散考》的介绍,总结陈登原在《旧五代史》考证、天一阁藏书文化和中国文献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揭示其关于典籍聚散思想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历程,反映其文献学论著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清雍正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的编印流传情况,以及陕西省图书馆所藏《古今图书集成》富有传奇色彩的辗转流传过程。旨在与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共勉:保护与珍爱古籍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是周近泉。书中有18篇作品可考知作者和出处。编者改动原篇名,统一以四字为标题,并删改原作品的开头和情节,破坏了小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尚奇崇怪的选材特点,及每篇配有插图且进行评点注释的编刊版式,体现出编者的小说理论批评观念,也表明文言小说的通俗化、大众化,推动了雅俗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明代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在天人之间推重人事,认为决定历史兴亡治乱的是人事而非天命。决定历史变化之人事,即人情之理,其主要内容是礼义纲常和经验常识。欧阳修考察历史盛衰及历史中的常与变,都以人情之理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今天正好碰上了一桩趣事,有三位外地的朋友到北京办事,约定时间顺便来找我聊天。天南海北,上下古今,真是无所不谈,话说得兴起,再也收不拢了,倏忽间就到了中午时分,我怕饿坏了他们的肚子,赶紧带领着前往附近的餐馆。刚拔起脚步,这位英气勃勃的博士就笑眯眯地开腔说道:现在就说定了,得我们请老师吃饭,这  相似文献   
10.
西周德教是在行礼乐的过程中实施的,属乐教,而非义理之教。“乐德”之教,从礼仪之象而言,可别为“六德”义,就终板言之,其设教以教“和”为旨归。“乐德”之教的本质是身教重于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