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时,宋神宗的姐姐长公主的女儿生病了。她非常着急,请遍了京城所有的名医,服用了许多贵重的药品,孩子的病还是不见好。一家人心急如焚,终日寝食不安。  相似文献   
2.
扁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医,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其作传.不过正像司马迁在为刘邦作传时说刘邦的母亲是在野地里与蛇交而有的刘邦--刘邦才贵为天子一样,司马迁为扁鹊作传也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在<史记>里,扁鹊不仅是名医,而且是神医.扁鹊的老师长桑君,本是扁鹊家长住不走的客人,扁鹊待之甚恭,"出入十余年",长桑君深受感动,才把秘方传给扁鹊.  相似文献   
3.
多家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医学杂志日前联合发表声明,要求更多的披露临床试验的信息。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发表声明,其旗下的医学杂志要求对临床试验进行公开性注册,并将其作为公开发表的条件之一。这些杂志包括众多国际一流医学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协会会刊》和《柳叶刀》等。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迂腐"。1928年10月,梁启超重病在身,名医萧龙友登门诊治两次后,开处方下药。服药后梁启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反复。萧龙友再三叮咛:病想治好并不难,但不能仅靠药力,必须停止劳神费心的工作,尤其禁止读书治学,否则华佗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尿浊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历代多以阴虚燥热立论.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脾虚论、肾虚论、气虚论等新观点颇受青睐.血瘀学说普遍重视,并广泛用于临床,极大的丰富了消渴的病因病机学说.综观消渴病的诸多治法,有养阴、清热、温阳、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这些治法的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而从痰湿论治的并不多,究其缘由多囿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论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6.
——疼痛、麻木、僵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卧床不起……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坐着或站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人们腰椎或脊椎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不知有多少人经历着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膨出等腰椎病痛的无情折磨,痛不欲生。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全球诸多医学专家却对脊椎病束手无策。良医不能措其术,百药无以施其功,正是对这一顽疾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每次去市场买菜我都很头疼,不知道该买点什么菜.放眼看去,无非就是鸡鸭鹅猪鱼等,家里人都吃腻了.然后有一天,当我像变戏法似的把一盘凉拌猪皮端上餐桌时,老伴和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瞬间就风卷残云地吃了个精光.吃饱后,老伴问我怎么想起做这道菜,我得意地说:“就是想给你们换换口味啊,你们要是觉得好吃,以后我就经常做给你们吃.”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以黄冈历代重点名医为代表,研究和挖掘黄冈历代名医的人文资源,探索其发展规律,述其重要著述,论其重大贡献,阐明其在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旨在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并对当代医药职业者的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涤生,1916年6月12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整形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98岁高龄的张涤生院士,背脊挺拔、精神矍铄、幽默健谈,怎么看都不像一位九句的高龄老人。“心情愉悦,开朗宽容”正是他保持年轻的最好秘诀。“每次看到通过整形手术,能让病人受益,原本想自杀的病人能够避免不幸,恢复健康,重新回到生活和工作中……我就心满意足了!”张涤生院士说:“其实,只要病人快乐,我就满足了。”张涤生院士平时一直性格非常开朗、幽默,对凡事都宽宏大量。  相似文献   
10.
张景岳认为人体生命的根源在“先天”元气,这种元气由遗传而来,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弱,人到中年就衰减掉一半了。按照张景岳的理论,人是“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天”,即遗传素质好则容易健康长寿;遗传素质差则容易短命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