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上上签     
方群 《高中生》2011,(3):62
黄河边有一道观,友人邀我一游。从山底拾级而上,仰望山顶,云卷云舒,缥缈不尽。俯看山下大河,水从天来,奔流不息,终古如斯。导游一路讲故事:"这里最  相似文献   
2.
鼓励的力量     
梅桑榆 《教学随笔》2013,(17):16-17,27
①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怂恿,而是在精神上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一言以蔽之4 4 4 4 4,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②鼓励的作用往往无法估量。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残兵败将,不禁灰心绝望,喟然长叹说":难道我的命运就这样完结了吗?"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里,晋文公重耳曾到赤狄部落中去逃命,齐桓公姜小白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11,(3):138-141
溯源 魏姓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以国为姓。据《史记.魏世家》等载,周文王第13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至裔孙毕万时被西戎攻灭,奔投晋国,成为晋大夫,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芮城县),子孙以邑为氏,  相似文献   
4.
王姓 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源远流长的一姓,同时也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出自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为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还有一支出自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国灭了之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秦山,后  相似文献   
5.
6.
《史墙盘》是迄今所见述西周诸王最为系统的彝器铭文,它代表了周王朝的正统理念,铭文造句谨严,用辞考究。铭文用大段文字叙述周文王、武王的功勋业迹,是为迄今发现的彝铭所仅见者。结合其它资料,可以看出彝铭中的文王形象主题是膺受天命和最为显赫周人先祖,武王形象的主题则是威武刚强。这些对于研究周代史学与文学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姜太公散议     
姜太公,又名姜尚,是我国商周之际伟大的军事、政治家,齐国的开国始祖。本主要论述了其身世、功绩和思想,向人们展现了姜太公一生的粗线条。本认为姜太公系炎帝后裔,属今河南卫辉市人,早年曾很穷困,又极不得志,遂隐约百溪,后被周王访取,即获重用,于是协助周、武二王、灭商建周,受封营丘,立国日齐,因地制宜地治理,使得齐国迅速强大了起来。同时,他又是我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本还论及了他的重德轻神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清璇 《少年月刊》2012,(20):28-29
今年五一的时候,爸爸要带我去岐(qi)山玩,我心想:"岐山又没有游乐园,也没有KFC,有什么好玩的呢?"这时,妈妈说:"岐山的臊(sao)子面可好吃了,保证你一吃忘不了!"我不服气地说:"我天天在家吃面,就不相信能有多好吃。""你去了就知道了。"爸爸连忙说。  相似文献   
9.
冯姓溯源     
冯少波 《寻根》2012,(5):121-122
冯姓始祖通常尊为周文王。但此说多有漏洞,也很难说清楚冯姓是否周文王的后裔。而公元前4世纪已有冯姓,倒是史有所据。  相似文献   
10.
王灿 《寻根》2012,(6):10-15
《尚书》中的圣王贤臣数量众多,形象丰满,如尧、舜、禹、汤、武丁、文王、武王以及微子、箕子、周公、召公等.他们独具中国文化的特质,加上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对后世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尚书》中圣王贤臣的形象 《尚书》中的圣贤型杰出人物,与西方的先知型和英雄型人物有很大的差别. 在《尚书》中,历代圣王是最重要的人物,这与《尚书》的性质有关:它是史官的记录,而史官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记录君主的言行;《尚书》是最早描写中国古代圣王形象的典籍,对圣王形象的确立有开创和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