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程伟元"鼓担"购书与《红楼梦》百廿回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程伟元自称,《红楼梦》后40回的一部分残稿是高价从“鼓担”上收购来的。胡适则认为“鼓担”购书事属“奇巧”,并视为程高串通作伪之“铁证”。后40回为高鹗所续之说遂成“定论”。据深谙故都旧俗人士的看法,程伟元购书于“鼓担”,不但合情合理,且属其搜罗佚书必循之途径。胡适的高鹗续书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行到高校可以修补断裂的"非遗"传承链条,在推广"非遗"的同时增加师生学习"非遗"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强烈民族自豪感,让大学生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主动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引进四筒鼓舞文化学习课程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人们对四筒鼓舞的保护,为四筒鼓舞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物质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来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刻不容缓。鲁西南鼓吹乐是流行于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鼓吹乐种。二胡曲《一枝花》的创作流传过程中,无论音乐素材、音乐结构、演奏技法、音乐语汇等方面都显示了对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播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陈娜 《青年记者》2016,(16):36-39
2015年5月25日,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同志在“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上这样说道:“方大曾和冯雪松,两代记者虽然生在不同年代,但是身上有共同的价值观,他们面向现实,深入实际,不畏艰难,忠实记录时代,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鼓与呼,这种精神应当在中国记者中弘扬.”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创造力一般理论,结合音乐鉴赏中创造力培养的特点,并以公开课《非洲歌舞音乐》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为例,阐述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形式和方法。在总结课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出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的三个原则: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组织活动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创编与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鼓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民风民俗等方面.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着独特的作用。华夏鼓文化尤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在音乐和其他文化艺术领域里成就显著。站在世界文化融合、创新的高度,面对丰厚绚丽的鼓文化遗产,我们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发扬光大.更为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9.
凤阳花鼓曲目丰富多彩,传唱至今的有近百首之多。其中既有凤阳人民对旧时代悲苦生活的无情控诉,也有对新时期幸福生活的纵情歌唱。既形象地反映了明初的移民历史,也讴歌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鼓”字要认清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嘻嘻,小沈阳的表演开始啦,各位准备好你的笑声和掌声哦!预备---咦,怎么回事?这“鼓”字怎么看着有点别扭呢?再仔细看看,原来是“鼓”字的左上部少了一横。这会不会是小沈阳故意制造的又—个笑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