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太极图是《周易》的本源,它高度抽象概括了易的本质。太极图中黑白环弧的变化,实质是中国古代对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一种表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水把脉威尼斯 在所有参展者中,王其亨教授从他的职业出发,先是把脉威尼斯城市的风水,然后看国家馆风水。在王其亨看来,那条主宰威尼斯城的S型大运河,是一个太极图,而军械库中国馆的风水极好,位置就在王氏所画的龙头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太极图视角阐释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圆和"美,用太极图所折射出来的"圆和"思想来开启舞蹈艺术之"圆和"美,旨在为中国舞蹈艺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灵感,开创更好的舞蹈艺术前景。  相似文献   
5.
古易创自伏羲。《连山》、《归藏》、《周易》虽有先天后天之分、八卦方位之异 ,但其基础图像阴阳太极图是传承不易的。在老子《道德经》和孔子《周易大传》中都有其孑遗。至宋道士陈抟始将古图复原 ,并由邵雍集其大成。邵雍所以能为孔子《说卦传》做出权威注释 ,完全基于对两种太极图的认识 ,即先天古太极图是上阳下阴的反S形曲线图形 ,后天八卦太极图是左阳右阴、逆旋左行的S形图像。近年在小浪底水库修建的过程中 ,就有这样两类图像的阴阳鱼太极石面世。其一太极石的阴鱼尚有阳眼一只 ,这正是阴阳鱼太极图的源头。远古的伏羲 ,只是将这样的现成图像赋予了阴阳两仪与四象的含义。阴阳鱼太极石为河洛地区所仅有。因此 ,简约其像、高深其理的阴阳鱼太极图这一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源头就只能在河洛。  相似文献   
6.
为了清晰地阐释环境科学中人类与环境关系,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来具象化人类与环境关系,并应用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和灵渠的铧嘴分水坝来解读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易经》的太极图包含着深刻的宇宙人生哲理。以太极图的视角,观照课堂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黑白互衬、进退互融、动静互益、阴阳互补、刚柔互济之道,致力于构建圆融的课堂互动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在矛盾中追求平衡,在对立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8.
李建真  张兴洲 《武当》2011,(1):12-13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源于中国的周易文化,发展于中国的道教、儒学文化,涵盖印度传入而中国化了的佛教文化,和国产的武术、医学、养生、气  相似文献   
9.
武宣 《武当》2011,(4):26
[本刊讯]著名太极拳网站"世界太极拳网(www.tjqworld.com)"全面改造升级,最近全新上线。"世界太极拳网"于2005年上线运行,多年来积极宣传、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报道太极拳发展信息  相似文献   
10.
阴阳关系的调和是太极图智慧的精髓,而调和旨在阴阳关系整体上"归一"的存在状态,具体可以理解为阴阳二者的明晰、共生关系等,其表现形式有显性之象、潜藏之势之分。现代艺术或设计在其审美创作等方面亦隐现出阴阳关系的内蕴,并受到阴阳调和之道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