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季克异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首先回顾与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今年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采访中,季处长着重谈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问题,这将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建荣 《甘肃教育》2006,(7B):50-50
一、引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学精神 1.让学生体会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正处在接受启蒙教育的身心发展的幼稚阶段。而“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因此.我们要变烦闷、呆板、被动的学习为轻松、活泼、主动地发展。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注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事化、游戏化。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以这样一个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这样评价学习好的学生:"这孩子悟性高,是个可造之才。"可见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悟性。传统的"注入式"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4.
2005年科技教育司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工作主线,以提高农村劳动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为着眼点,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工作目标,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民培训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为关键措施,动员和组织科教环能体系以及社会力量,下沉工作重心,推进科技入户,构建长效机制,不断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小学数学“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入手,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问导学”的策略,寻找出实施课堂“以问为主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主导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有许多.笔者以点滴体会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各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选材和训练的科学化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选材问题作为能否攀登世界体育运动高峰的先决条件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多年从事摔跤训练的经验,对摔跤运动员的选材和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摔跤运动员选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它包括遗传因素、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五个方面。概括以上几个方面,科学的选择是符合摔跤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要想科学的安排摔跤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摔跤运动员专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训练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在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下进行。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因此在摔跤运动员训练中应针对基本功、身体素质、心理三大方面,结合摔跤运动的发展规律与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小语习作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中的习作新理念十分必要。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年段,既承接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形成段和篇的初步概念,写成比较完整的小文章。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下走好写作笫一步呢?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设疑导思,平等对话,多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书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育人。教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学生不再是课堂上"忠实的听众",而是积极表现、积极反馈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