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有兴味地读了程宏谊先生的《反常之美》一文,略有疑惑:反常……“美”么?且不要查阅美学定义,还是想想常人的感觉吧!不美?不美——因为常人不习惯反常。那么,就非常高度的视觉而言,也许是很美的么?  相似文献   
2.
, 《初中生》2013,(19):43
阿基米德是数学史早期的一位牛人。所谓牛人,定是异于常人的人。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阿基米德到底哪里和我们不一样。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是,他经常在研究数学的时候忘了吃饭;另外,阿基米德对穿着也不在意,逮着什么穿什么,经常着奇装异服。  相似文献   
3.
张小荣 《班主任》2004,(12):42-42
“60”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或许是一种耻辱,而对于学生王某来说则是一缕灿烂的阳光。王某是一个身患恶疾的可怜的孩子。自一年级起,时常发作的癫痫病,就使这位可爱、漂亮的小女孩,背负起了常人难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重提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与日常生活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切入了日常生活的内在困境,即常人的生存状态。海德格尔对常人的形成和特征进行了精彩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理性虚妄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他的运思方式带来神秘主义的特色,因而不可能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5.
作家性格单线、直线决定创作表征的认识,与"性格决定命运"之庸俗的中国"大众日常意识"共谋。中国社会语境往往铸就了国人机械、被动顺应社会的性格。粗俗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国文化结构特有的"身体化"特性,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从生理、遗传之浅见来理解性格。事实上,中国人性格极具"面具化"特征。它们是生活环境超常挤压的创伤之果。根本还在于,作家可以虚拟创作性格,其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影响了艺术取向。另外,现代人格学说较之传统性格论有更合理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5,(40):79-79
英国最新科学研究显示,稳定完满的婚姻,更多是建立在彼此相当的教育基础上。出身、财产、外貌等要素,都不如毕业学校和主修专业来得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通过直接的描述或者间接的体现,逐渐的显现出了庄子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性格,尤为重要的是,庄子用他们的言行的描写,从一定的角度写了自己厌弃尘世的功名,而极力追求一种无碍的至人境界。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笔下的几个人物层次的分析,进而探讨庄子笔下的各个人物层次的特征,以及大人、至人的“无为”的特征:最终显现出了逍遥而游于无何有之乡,不为世间的一切的事物所羁绊的高洁不俗的人物形象。文中试图更进一步的说明庄子对人之存在的清晰的认识,进而显现出庄子哲学中任性逍遥的人格范式,成就他对逍遥自在的精神存在的自主认识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专家与民众的风险认知差异,存在并影响着风险沟通的效果.本研究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从常人理论的视角探讨专家与公众的风险认知差异.研究发现,甲流期间专家与公众在“可控性”、“熟悉度”等方面存在风险认知差异;而这种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专家与公众“先前知识”、“判断结构”与“健康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专家与公众的鸿沟并非来自知识的落差,科学理论与常人理论的内在差异才是导致专家与公众风险认知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王全义  李照山 《武当》2014,(7):50-53
所谓“内功”,就是使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致使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事实。此套内功修炼法,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最多十日即可产生一定的抗重击能力,增强拳掌的杀伤效果。在这五个内功修炼动作中,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练或全练。  相似文献   
10.
法国伟大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童年是非常痛苦的。小学6年,他是在一所监狱般的教会学校度过的,这里环境闭塞,制度古板;中学时,在一次有35个学生参加的考试中,他名列第32位,是老师眼里极其平常的一个学生。孤独中,他将自己放逐到书本里,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产生了许多异于常人的思想。小小年纪,他就写出了关于人类意志的论文,结果却被老师一撕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