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和的《渔歌子》约写于大历七年(772)秋(8月),时作者四十二岁,即写于张志和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交往期间。据清代张宗捕《词林纪事》引《乐府纪闻》所载:“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请更之,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雪间,作《渔歌子》词。清代胡风舟编辑《金华丛书》,在张志和著《元真子》卷上前,载有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其中记有“大历七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真卿以舴艋舟敝,请命更之。”另唐代沈汾《续仙传》有云“志和守真养气,天下游览,颜公真卿与之有善。颜为明州刺史,与客会饮,乃唱和《渔父词》。其词首唱即志和之词。”  相似文献   
2.
张志和<渔父>词中的西塞山是指浙江湖州之西塞山,抑或指湖北大冶之西塞山,历来注者多两地并举.考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西塞山确址当在湖州.  相似文献   
3.
周和顺 《学语文》2004,(2):37-37
十六即待诏翰林的张志和,谢官之后.辞家而不知归,居江湖而不还,自许烟波钓徒。大历十二年,他在颜真卿席上,首唱《渔歌子》,一曲惊动四方,甚至远播日本,引得天皇臣子,纷纷唱和(事见《新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一和《词林纪事》卷一,后同)。《渔》词五首,尤以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为妙,堪称天音绝响,融清丽于古淡,情兼雅俗,别是一番风貌。  相似文献   
4.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思路】在古诗词赏读教学中,教师尝试以"一首带多首——古诗整合教学法",努力落实四个字:读、想、赏、悟。立足"诵",扎根"习",通过诵读达到知义明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古诗词四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来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渔歌子》(四下第23课);《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一字诗》(六上《语文园地一》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5.
《渔歌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钓鱼的情景。词中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是一幅用词写就的山水画。如此语言清丽、情景交融的词应该如何教呢?一、"闻"意境【片段】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许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  相似文献   
6.
江金宝 《钓鱼》2005,(22):38-38
冬钓苦中找乐并非是现代钓鱼人的专利,我们祖先单就尝试了“斜风细焉不须归”、“独钓寒江雪”滋昧,张志和柳宗元他们不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周晓红 《河北教育》2011,(12):20-20
【教学误区】过度拓展,淡化诗意 《渔歌子》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那你了解张志和吗?(出示简介: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  相似文献   
8.
9.
读诗的反常     
王岩  张港 《现代语文》2001,(9):20-20
  相似文献   
10.
家,是中国入永远的"心灵之约".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这是王侯将相功名利禄的家."(雷)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这是寻常百姓快乐逍遥的家."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是文人骚客伤时忧国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