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体育   2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路迪民 《武当》2015,(4):55-57
看到《武当》杂志发表周伟良先生《评武术段位制》一文,感慨颇多。周先生是大学教授,博士学位,按目前习惯说法,属于"学院派"学者。就实而论,国家武术研究院的官方学者是"学院派"中左右武术方向的实权派,周先生和官方学者又有不同视角。他从旁观察,认为现行武术段位制的实施"将对中华武术的世纪之行带来灾难性后果"。笔者从"传统派"的角度观察,另有感受,无妨直率写出,仅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武当》2015,(2):26-27
(接上期)合者,六合也,顺合也,和合也,融合也,会合也,谐合也,劲之一也,刚柔统也,阴阳合也,周身关节合而为一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谓外之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是谓内之三合。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三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亦是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亦是内合。敌我争锋,以我之阴合彼之阳(避其实),以我之阳合彼之阴  相似文献   
4.
严涛 《中华武术》2006,(4):18-18
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听劲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且适当。《太极拳论》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招即是散手),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招熟是第一层功,懂劲是第二层功。招熟不难,懂劲最难。譬如对方打来一拳,若不先粘住,则不能听人劲;不能听人劲,则不能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进、或退而施用散手。粘住对方后,若对方手往上起,则亦随之而起,即可以左手击其胸部;若对方手往下落,则随之下落,以左手击其面部;若对方手往前进劲偏:于左,则随之向左化去其力,即可分手以左手粘之,腾出右手击其头部;劲偏于右,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太极推手过程中劲力的作用,并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探究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原理,剖析"开合劲"",螺旋劲"",串劲","抖劲"4种劲力在推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王庆喜 《武当》2010,(3):22-23
习练陈式太极拳,首先要把握陈式太极拳之“意”、“气”、“身法”要点,着重掌握“缠丝劲”的练法要义,再遵循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三个习练阶段,要求循序渐进,从而练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7.
翟维传 《武当》2001,(2):15-16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对练的内容之一。是在熟练太极拳架,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理,具有一定的太极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二人技击性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学习听劲、摸劲到懂劲的一种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孝杰 《武当》2016,(4):25-26
众所周知,太极拳能养生、健身、强身,能防身自卫,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最佳锻炼方式,凡事有好就有坏,人们只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一方面,却不知练功方法不正确会给练功者带来不可想象的巨大损失。多年来,有很多太极拳师未获长寿,有的还不到70岁就辞世而去,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志远 《武当》2012,(7):21-23
[正文]无过不及,随屈就伸。[校勘][李本](李亦畲手抄本《廉让堂本太极拳谱》),[许本](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北京京城印书局出版),[如本](郝少如著《武氏太极拳》,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顾本](唐豪与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196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以及杨家藏古手抄本及[万本](工楷手抄本,因其所用十行纸印有"万县兴隆街裕兴昌印"九个字,故简称[万本])等,"屈"均作"曲",音义无不同。[诠释]  相似文献   
10.
正太极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荟萃了中国武术、医学、哲学等诸多优秀文化之精华而逐步形成,具有技击、健身、养生、娱乐等多种功能。太极拳源于武术,归于健康,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陶冶情操的内涵。传承、传播太极文化精髓,是老年大学拳剑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