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36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声音变化.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变化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目光、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和服饰五个方面,分析了良好的教态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以及不恰当的教态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作为教师。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良好教态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确、规范的使用口哨和手势可以控制、调节课的节奏和气氛,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语言,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时间,从而保证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地情境中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1.体育教师的口哨声应及时、果断、响亮,通过哨声的长短、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学生能分辨出课堂上发生不同情况。   (1)队伍集合——两声长音响亮。   (2)练习开始——一声长音响亮。 (3)提示注意——一短洪亮,声音有爆发力。   (4)交换练习——两短响亮。   (5)练习结束——一短一长或两短一长,强音在后。   2.鸣哨后,…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体态语在导读工作中的作用、原则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几年的手语教学经验,对现今使用的《中国手语》中收入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手势语词的动作加以改革和改进,使之更准确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6.
汉语声调分为“阴阳上去”四声,正常的孩子在上学之前,经过3—5年的自然社会学习,整个语音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尽管不能用文字交流,但是完全能够应用语音进行交流,识字的过程只不过是把文字和已经建立的语音体系对应起来。而聋生却是通过拼音、汉字的学习来学习语音体系,这与自然学习的规律正好相反。所以聋童的声调教学对其掌握语言文字有着极为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LabVIEW程序自动实现对物体的原始图像采集、图像处理、视频投影源制作,并通过投影屏幕将投影数据源投射到金字塔投影膜中,实现物体的虚拟成像功能,通过手势控制平台对虚拟像进行转动控制,使系统拥有较高的人机交互性和可操控性。由于系统是由LabVIEW程序完成所有功能,无需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同时系统采用单一摄像头完成投影图像的采集,具有造价低、性价比高、成像效果好的优点。可应用于产品展示、影视播放、游戏动画人物制作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手势、目光、表情、仪表、行态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因素,既可以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更加地完善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文美玲 《学苑教育》2019,(3):79-79,81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教学重点由“双基”逐渐转变为寻求音乐教育的价值,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设计出学生喜爱的识谱游戏、趣味练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完成有效教学,变得十分关键。在从事小学低段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以“如何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手势识别技术可有效提高移动终端操作效率。通过移动终端加速度传感器捕获手势执行过程中的三维加速度信号,经过预处理、特征提取之后,采用机器学习方法SVM,建立相应的SVM分类模型,并利用该识别模型实现手势动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并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