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12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笃新 《精武》2003,(2):5-5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自古极为保守,由于其比较完整的保持了古拳艺原貌,而闻名武林。心意门内历代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受师长言传口授方式的影响,外界人即使有幸见其形,亦难知其用。本拳的特点为招法凶猛,用法狠毒,拳把一开,严密紧凑,动静分明,朴实无华,一左一右直线运行。要求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知七拳,三性调养与内劲发力。  相似文献   
2.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6,(10):36-39
太极八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太极八字歌》曰:“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采、捌、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相似文献   
3.
李文奎 《精武》2009,(6):44-44
杖,乃中国传统武术器械之一。杖法既具短棍之能,又具钩镰拐之长,招法奇特,被历代武术家视若珍宝,平时不肯轻易示人,更不轻易传授,因此,一般人对杖法的演练,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4.
范冠华 《武当》2007,(5):12-14
招法为进攻之式。我方由正门(正前方)逼进,以左脚下踹敌胫骨或膝,右掌横撞其胸膛部位(如图27)。跟着,上步侧进并用右脚套住敌左腿,右手穿入敌之腹前(如图28)的同时,扬右手臂提右腿,助左手(送出)将敌从我方右侧摔挑而出(如图29)。  相似文献   
5.
潘世春 《武当》2014,(9):30-32
形意连环肘的套路短小精悍,招法鲜明,实战技击突出,在近身搏击战中,因肘击用法威力巨大,备受各派拳家所重视。拳谚云:“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在实战中,往往一肘即可决定双方的胜负,这就是肘法在实战中的显著效应。一、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叩齿,舌顶上腭,目光平视。(如图1)二、进步左鹰捉1、两小臂缓缓向上抬至胸前,掌指朝前,掌心朝下,掌根拇指侧贴身,再下按至丹田处的同时,两腿随按掌屈膝下蹲。(如图2)  相似文献   
6.
武兵 《精武》2004,(1):37-37
1.野马撞槽 双方对搏(右为我方,左为对方),对手突然发右高位边腿猛踢我头颈要害,我疾速屈左臂,向外格挡破化来腿,随之进右步成马步,同时发右掌猛击对手心窝处,令其倒地,失去战斗力,目视对手(图1,图2)。 要点:手臂格挡需有旋拧劲,格挡要准确,肌肉绷紧增加对抗力度,上步、击掌协调,转腰蹬地,呼气发力,力达掌根,且要抓住对手起高腿易失重和中线暴露之际反击,意念凶狠,动作快猛。  相似文献   
7.
段嵘 《围棋天地》2005,(8):85-86
提到三连星布局,最让棋迷兴奋的莫过于气魄宏大的宇宙流,然而,大模样的招法虽然华丽,却难以掌握,那么,是否不具备掌握宇宙流的才能就不能尝试三连星布局了呢?  相似文献   
8.
喜欢海钓的朋友,来到初次接触的海域后,望着宽阔的海面,通常会有一种无从下钩的感觉。相反,当你海钓的时间长了,“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通过对海域各种冈素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你便能作出对某种对象鱼钓点的正确选择。鱼儿上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下面是我根据白已的多年钓鱼实践,总结出的独家招法,或许对钓友们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拳论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拳理强调了太极拳技击的原则,它说明掌握主动权是关键,主动权在于懂劲。推手既要求做到不使对方触及己身,而己能控制对方的重心,又要求能做到在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被动变为主动,能在“从人中”找出妙法,达到搭手即有办法,近身也有办法。远不怕,近不怕,能远能近,能蓄能发,能刚能柔。挨着何处,何处击,则尽到了推手技术的能事。  相似文献   
10.
老枪 《象棋研究》2008,(2):26-26
如图是贵刊今年第1期第44页排局“梅花三弄”第二回合的图形,接着是:车五进一应改走兵七平六另有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