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对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并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对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式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录像研究、资料查阅、数理分析等方法,依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分析了撑竿跳高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与转化, 总结出助跑、起跳、团身展体、引体推竿这四个过程是动能获得的根源;在整个跳跃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损耗,另一部分转化为身体重心腾至最高点时的势能和过竿时的水平动能, 并提出:加强能量来源与减少能量损失是获得较高腾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心率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2年田径大奖赛的27名优秀男、女撑竿跳高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赛前一周运动员的状态焦虑逐渐提高,并在比赛前一天达到最高值;反映焦虑的生理指标——晨脉也呈现这一趋势。运动员的焦虑主要来自主观因素(赛前的身体、技术技能训练和赛前比赛任务的目标设置)和客观因素(如赛前的场地与气候),可通过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赛前对运动员心理训练调控和为运动员减压等手段来降低运动员的高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4.
撑竿跳高是跳跃和体操高度结合的竞技项目,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撑竿跳高运动员都和体操有密切的关系。撑竿跳高运动员“撑体训练”是在撑竿跳高和体操这两个项目的结构特点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种边缘自由体操、边缘吊环、边缘单杠、边缘双杠的训练手段。由于所设计的“撑体训练”动作与撑竿跳高技术动作相适应,因此训练时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5.
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撑竿跳高近百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它是田径运动中破纪录次数最多的项目,本文着重论述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从世界到中国,从原始跳法到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技术发展的各阶段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等,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的趋势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及技术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在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以期为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查、测量、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和专项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从形态、技术和素质3个层面、8个要素来反映;2)建立了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与专项能力各指标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3)制定出了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建议:教练员利用专项能力数学模型进行模式化训练。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校两届学生撑竿跳高训练的经验,对于初次接触撑竿跳高运动且经短时间训练就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何进行训练更能适应省大运会比赛的要求,并取得较好成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1,(7):42-43
  相似文献   
10.
跳跃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助跑的效果。助跑距离取决于加速方式与跑的速度,以及跑的步数、步长和步频的变化。目前,高水平跳跃运动员,为了在起跳前发挥最大跑速而增加助跑距离和跑的步数。这是跳跃助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