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航 《今传媒》2016,(4):143-144
本文以藏传佛教壁画和西方中世纪祭坛画为基础,以15世纪夏鲁寺壁画和《根特祭坛画》为例,探究中西方同一时期不同绘画形式中的艺术奥秘.虽然二者都属于宗教艺术,但出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社会、生活背景之下,必然在画面中产生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本文将从画面本体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形式语言上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许多早期的五台山史料,对于了解当时五台山的历史面貌尤其是文殊信仰的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鸡足山悖论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4,(9):107-112
正一、"五大佛教名山":非统计学上的排序究竟宾川鸡足山有没有资格称"五大佛教名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反正赞之者说有,辨之者说无,莫衷一是。不过,说鸡足山是名山理所当然。名山者,有名气之山。《管子》说:"凡夫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管仲说的天下大概指的是春秋战国的疆域,如果要说现在的中国,那么名山将会无计其数。不过有一点,名山的名气往往由许多原因造成。首先,要有气势雄奇、景色出众的自然条件。第二,正如明代白族著名学者李元阳在阐  相似文献   
4.
照片违想     
闫利品 《辅导员》2013,(16):142-142
  相似文献   
5.
照片违想     
闫利品 《辅导员》2013,(Z2):142
  相似文献   
6.
冯岩 《档案》2015,(1):18-23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这是一幅秀美壮丽的山水画卷,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和过往旅人匆匆来去的脚步。天下黄河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奔涌向前,而唯独在此地,它却扭头向西流去,民间有道是:"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座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炳灵石窟,堪称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又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著名学者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一书中曾经这样  相似文献   
7.
文殊师利身份重重,但一般从其作为菩萨的身份来称呼,对这种身份的辨析需借助于经典记载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文殊菩萨,有不同的学术概念"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文殊信仰"一词运用广泛,传统上也多用文献学方法展开研究,但要回答"文殊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或研究"文殊信仰的民间化或社会化"课题时,宗教学方法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显得更加有力;而"文殊智慧"是因为肖黎民先生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即哲学诠释学而在近来才被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名词,思想史研究和哲学诠释学的方法主要用于总结研究文殊法门,系统梳理文殊智慧,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通过研究方法之反思,最后探讨"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8.
文殊智慧是佛教圣地五台山最突出的佛教文化精华和最鲜明的人文标识。解读文殊智慧并对其实现创造性、现代性的传承转换,或可为现代文明的重构提供一种别样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9.
10.
文殊菩萨一直因为表征佛教中的般若智慧而被信仰,我们强调它表智的这一方面,同时也不能忽略文殊信仰本身也包含着慈悲的精神.而在社会发展中,对佛教的深入理解,离不开文殊信仰的复兴.重建"金五台"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国际交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